寄题真乐斋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
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
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
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鱼游水下深,鸟筑树林梢。
潜伏水中鱼忘记深处,悠然摆动尾鳍。
鸟筑巢中忘记树林,自由鸣叫适应环境。
庄子感叹鱼与鸟的姿态,却不免让惠子产生怀疑。
师旷也不能完全理解声音,用占梦判断齐师困境。
他们各自拥有真实的快乐,谁能清楚了解呢?
颜回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品尝着箪瓢里的食物,甘愿忍受饥饿。
陶潜担心被贬谪,所以不愿弹奏优美的琴声。
他们的快乐可以被人听到吗?也许只有他们自己默默感知。
这种快乐不是丝竹之声,也不是美丽的蛾眉。
比如一个炎热的人,忽然感到清凉的风吹过。
又如极度口渴的人,畅饮清澈的江水。
当他们真正快乐时,荣华富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快乐到无法控制手舞足蹈,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快乐,别人又如何揣测呢?
你修建了真正的快乐斋,我来书写真正的快乐诗篇。
写诗只是寄托我的心意,希望你的斋堂名副其实。
把它放在一旁不要再提,点燃香炉诵读《楚辞》。
去完善
释义
《寄题真乐斋》是一首宋诗,作者是邓深。以下是注释:
1. 真乐斋:诗题,邓深创作这首诗以赞美真乐斋。
2.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写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中,小鸟在茂密的树林中筑巢。这里的“深渊”指水深之处,“茂林”表示树木茂盛的树林。
3. 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写鱼在水中畅游,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里的“洋洋”表示快乐的样子,“尾鳍”是鱼类尾部用于游泳的鳍。
4. 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写鸟儿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和鸣叫,无拘无束。这里的“飞鸣”指鸟儿的飞行和鸣叫,“唯所宜”表示随心所欲地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5.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用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来阐述道家哲学思想,表达自然和谐的理念。这里的“庄周”和“惠子”分别是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和惠施的名字。
6.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引用师旷的故事来表达音乐的美妙及其对人心灵的触动。这里的“师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造诣极高;“缪以占齐师”是说师旷通过音乐预知齐国的军队将要被打败。
7.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描述了各物各自有他们的快乐,这种快乐无法被他人完全理解。这里的“真乐”表示真正、本质的快乐,“果孰得而窥”表示没有谁能够完全了解别人的快乐。
8.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借用颜回的典故,表达对清贫生活的心满意足。这里的“陋巷颜氏子”指的是孔子弟子颜回,他曾经住在陋巷,生活贫困;“箪瓢”表示一箪饭、一瓢水的简陋饮食。
9.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远离官场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陶潜”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经因为不愿意折腰事权贵而辞官回乡;“素琴弦不施”表示不弹奏华丽的乐器,以表现淡泊名利的心境。
10.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表达了真正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自己去体会。这里的“可闻”表示可以被听见或知道,“夫盖默识之”表示只能自己去默默体会和理解。
11.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表示这种快乐不是外在的音乐、美丽的事物可以给予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非丝亦非竹”表示不是音乐带来的快乐,“非蛾眉”表示不是美色带来的快乐。
12.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用比喻来形容这种快乐的感受,如同炎热的人感受到凉爽的风。这里的“执热者”表示感觉热的人,“洒然濯凉飔”表示突然吹来凉爽的风。
13.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用比喻来形容这种快乐的感受,如同口渴的人畅饮清澈的江水。这里的“快饮清江湄”表示快速地喝清澈的江水。
14.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表达人在得到真正的快乐时,不会去追求荣华富贵。这里的“得意时”表示心满意足的时候,“何以富贵为”表示为什么要去追求富贵呢?
15.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形容人在得到真正的快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里的“手舞而足蹈”表示手舞足蹈的动作,“诚不之自知”表示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16. 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强调即使是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快乐,更何况是别人呢。这里的“自知犹不可”表示连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快乐,“人胡可度思”表示别人怎么可能完全理解你的快乐呢。
17. 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表示诗人赞美对方拥有真乐斋这个可以让人获得真正快乐的地方,而自己则创作了这首赞美真乐的诗。这里的“君”表示对方,“我”表示诗人自己。
18.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表示诗人只是通过写诗来表达他对真乐斋的赞美之情,真乐斋是否真的存在并不重要。这里的“傥在斯”表示假设真乐斋真的存在。
19.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表示将真乐斋的事情放下不再谈论,转而点燃香炉诵读楚辞。这里的“置之勿复道”表示将真乐斋的事情放下不再谈论,“焚香诵楚词”表示点燃香炉诵读楚辞。
去完善
赏析
《寄题真乐斋》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古体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对“真乐”的理解与思考,并以此赞赏了那些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隐士们。以下是该诗的简要赏析:
首联“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通过描绘鱼和鸟的生活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它们在各自环境中的和谐与快乐。接着颔联“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这些生物在各自的领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这种幸福生活让它们忘记了所在的环境,但它们却能在其中自由地生活、快乐地飞翔。
接下来的颈联“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通过引述庄周和惠子的典故,暗示了人类社会对“真乐”的不同看法。虽然有人认为在繁杂的社会中很难找到真正的快乐,但这并不影响有人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接着的“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则举出了颜回和陶渊明作为实践“真乐”的典范,他们虽身处困境,却从未放弃对内心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末联“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表示作者对真乐斋主人的敬佩,以及他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真乐”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笔调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古代贤哲的颂扬,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真乐斋》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邓深所作。据专家考证,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
在这段时间里,邓深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士人,虽然身居官场,但始终关注民生疾苦。他曾在临安任职地方官,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邓深并未在政治上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使他更加珍视个人的精神追求。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当时,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方面,孝宗皇帝在位时政治较为清明,国家经济逐步繁荣;另一方面,文人学士热衷于诗词歌赋的探讨与交流,文学创作十分活跃。在这种背景下,邓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寄题真乐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