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
闲云无定在,为问齐不齐。
风高衣裳冷,天近日月低。
宽虚快舒啸,领览时杖藜。
南城块苏耳,扰扰人自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悠悠飘浮不定,试问是否保持整齐?
疾风吹过高墙,衣袂飘飘感到寒冷;天空渐渐接近太阳和月亮。
伸展双臂仰天长啸,引领世人以乐观的心态看尽世事。
南城之中摆放着安抚人心的音乐,却让人们在繁华中迷失了自己。
去完善
释义
1. "齐云":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观看云彩的诗歌,其中"齐云"是诗人观赏的地点,具体指的是齐云山。
2. "闲云无定在":表示云朵飘忽不定。
3. "为问齐不齐":这里"齐不齐",指云彩形态变化无常,时聚时散。
4. "风高衣裳冷":表示风吹过,让人感到寒冷。
5. "天近日月低":太阳靠近地平线,显得较低。
6. "宽虚快舒啸":"宽虚",是宽广的天空;"舒啸",是指放声呼啸。这句是说在天空下大声呼叫。
7. "领览时杖藜":“领览”是欣赏的意思,"杖藜"是手持拐杖行走。
8. "南城块苏耳":这半句指南京城附近的一些事物或人,"苏"是一种声音的象声词,这里可以理解为嘈杂的声音,而"耳"是听到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齐云》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登临山景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闲云无定在,为问齐不齐。”诗人以“闲云”开篇,意味着他正身处远离尘世喧嚣的山间,领略着自由自在的惬意。这云朵飘忽不定,如同变幻莫测的人生,令人感叹。同时,这两句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即所谓“齐不齐”的道理。
颔联“风高衣裳冷,天近日月低。”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和日月的观察,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当风起时,衣物感觉寒冷;而当天空临近日月时,他们似乎也变得更低沉。这种生动、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恬静和壮美。
颈联“宽虚快舒啸,领览时杖藜。”此处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山巅游历时的感受。宽旷的天空,舒展的心灵,让人忍不住放声长啸。同时,手拄藜杖,引领自己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景色。这里展示的是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以及享受生活的豁达态度。
尾联“南城块苏耳,扰扰人自迷。”这是诗人在描绘城郭南部的场景。在这嘈杂烦扰的世界里,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而诗人却能够跳出世俗纷扰,守得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云》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朝南侵、战火纷飞的年代。邓深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邓深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即以才学出众而闻名乡里。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他的家乡沦丧,家族遭受重创,这使得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寻求庇护。这一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深感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在南宋末年,外有金兵入侵,内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邓深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危亡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写道:“齐云亭下千峰雨,淮海洲头万里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