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鹅鸭江村曲,人家竹树深。
闲云自来去,皎日屡晴阴。
水送园蔬叶,谷传樵斧音。
瘦驴鞭不动,风处得披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鸭在江边村庄戏水,竹林深处的民居错落有致。
悠然的白云飘来又飘去,明亮的太阳时晴时阴。
池塘流水悠悠流淌,岸边绿叶的菜苗生机勃勃;山谷中传来砍柴的声音,砍柴人悠哉自得。
驴儿因瘦弱不堪驱使,在微风拂面时得以放松,披上衣服享受宁静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鹅鸭:指水鸟,比喻生息在这座村庄的自然生物。
2.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
3. 曲:曲折的水道。
4. 人家:住户,居民。
5. 竹树:竹林和树木。
6. 深:茂密的样子。
7. 闲云:漂浮的白云,比喻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8. 来去:自由地来来往往。
9. 皎日:明亮的太阳。
10. 晴阴:晴天与阴天。
11. 水送:顺水漂流。
12.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13. 叶:指菜叶。
14. 谷传:山谷间回响。
15. 樵斧:砍柴的斧头。
16. 音:声音。
17. 瘦驴:体形瘦弱的驴子。
18. 鞭不动:用鞭子抽打也不走动。
19. 风处:有风吹过的地方。
20. 得披襟:敞开衣襟以感受微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江南田园生活景象,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鹅鸭江村曲,人家竹树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村画卷,江水悠悠,鹅鸭游动,竹林掩映着农舍,竹影婆娑,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这里的人民恬静地生活在山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颔联“闲云自来去,皎日屡晴阴”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天空中的白云自由飘荡,阳光时而被云层遮挡,时而洒满大地,这种自然的变幻让诗人深感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颈联“水送园蔬叶,谷传樵斧音”则更具体地描绘了农家生活场景,水边漂浮着新鲜采摘的蔬菜,山谷间回荡着砍柴的声音,这些都是自然与生活结合的最真实写照。
尾联“瘦驴鞭不动,风处得披襟”则通过描述诗人自己的状态,展现出他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保持着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虽然瘦弱的驴子无法前行,但诗人依然能在风中敞开胸怀,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流露出他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田园生活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是南宋著名诗人邓深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期,即南宋时期。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需要应对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
邓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并未使他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反而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一时期,邓深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在这首《诗一首》中,邓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