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祷雨有应李渭赋诗次韵并呈
一雨端由诚意通,不然笔落有神功。
奔云拥树千山黑,迅电翻江万丈红。
黍稷盈畴才可望,尘埃瞇眼顿成空。
民间岁晚知何事,饱饭无忧属两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场春雨源于真诚的沟通,否则下笔如有神助。乌云翻滚,树木掩映,群山黯淡;闪电划破夜空,江水波涛汹涌,万丈光芒。田间稻谷丰收在望,眼中的尘埃瞬间消散。百姓到了年底了解什么呢?无忧无虑的生活属于两位公仆。
去完善
释义
1. 月湖:湖泊名称,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一处湖泊。
2. 祷雨:祈求下雨的仪式。
3. 李渭:人名,此处可能指代一位擅长写诗的朋友。
4.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律和题材进行再创作。
5. 诚意:真诚的心意。
6. 不然:如果不用。
7. 神功:神奇的功力,这里用来形容写诗的技巧。
8. 奔云拥树:形容乌云迅速聚集的景象。
9. 黑:黑色,这里用来形容乌云的颜色。
10. 迅电翻江:形容闪电划破天空,照亮江面的景象。
11. 丈红:万丈红色,这里用来形容闪电的光芒。
12. 黍稷:农作物,黍和稷都是古代的粮食作物。
13. 盈畴:遍地都是,形容庄稼丰收的景象。
14. 尘埃瞇眼:尘土飞扬,眯住了眼睛。
15. 顿成空:瞬间变得清晰可见,形容天气由阴转晴的过程。
16. 民间岁晚:民间年终的时候。
17. 何事:什么事情。
18. 饱饭无忧:吃得饱饱的,没有烦恼。
19. 属两公:属于两位先生,这里可能指作者和李渭。
去完善
赏析
《月湖祷雨有应李渭赋诗次韵并呈》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雨中景色的诗歌。在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对雨神诚挚的祈祷以及对丰收的期盼。
首联“一雨端由诚意通,不然笔落有神功”,表达了诗人认为此次降雨是因为人们的虔诚祈祷感动了天神,否则即使笔下生出神奇的力量也无法召唤雨水。
颔联“奔云拥树千山黑,迅电翻江万丈红”,生动地描绘了大雨滂沱的景象:乌云翻滚,闪电划破天际,红色的闪电犹如江水翻滚,气势磅礴。
颈联“黍稷盈畴才可望,尘埃瞇眼顿成空”,写出了大雨过后,田野里的庄稼得到了滋润,有望丰收;空气中的尘埃也被冲洗干净,世界变得更加明亮。
尾联“民间岁晚知何事,饱饭无忧属两公”,表现了诗人对于人民安居乐业、粮食充足的期许,以及对于自己和另一位官员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湖祷雨有应李渭赋诗次韵并呈》这首诗是邓深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中国的农业主要依靠雨水灌溉,干旱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通常会在干旱时祈祷降雨,以缓解旱情。
邓深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士人,邓深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命运。在这首诗中,邓深描绘了月湖祈祷降雨的情景,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外,邓深还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诗歌唱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邓深受到了李渭的启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抒怀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