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寄兰窗兄在郴阳
每日登楼望欲迷,家书写罢复题诗。
对床夜雨还非昨,啜茗春风未可期。
岁月催人惊合沓,梦魂觅路苦参差。
也应梅竹多新句,千里因风慰我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登上高楼远望,望出去都是一片模糊的景象,恍若梦境。写完了家信,又拿起笔来写诗。夜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仿佛回到了昨天;而春天到来的时候,还没有到品尝茶的时机。时间匆匆流逝,让我感到惊慌和困扰;在梦中寻找回家的路,却是波折重重。我想起家乡的梅花和翠竹,它们也应该孕育出了新的诗句。随着风儿传来的消息,可以安慰我在远方思念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岁暮:年底。
2. 兰窗兄:指作者的一位兄弟。兰窗,寓所中兰花盛开处的窗户,这里用作对对方的尊称。
3. 郴阳:湖南省郴州市。
4. 望欲迷:因盼望而神情恍惚。
5. 对床夜雨:唐代韦应物《简卢陟》诗:“欲为千里别,暂就执经眠。各在尔怀宝,岂论居室匾。”后因以“对床夜雨”表示异地分隔的朋友间亲切地谈论世事,谈心。
6. 啜茗:品茶。
7. 非昨:不是过去的情况了。
8. 参差: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
9. 梅竹:比喻有节操的文人。
10. 新句:新作的诗句。
11. 因风:凭借风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思念之情和表达生活感慨的七言律诗。诗人以“每日登楼望欲迷”开篇,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写家书、题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无常。夜雨的消逝和春风的期待,象征着过去美好的回忆和未来未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梦境中的寻觅与现实的失落之间形成对比,表达了心灵深处的渴望和对远方的期盼。最后,诗人寄予对方有新的诗句诞生,并希望这份思念能够通过春风传达给对方,使两人的情感得到慰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岁暮寄兰窗兄在郴阳》是南宋著名文人邓深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邓深作为南宋遗民,亲眼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和蒙古大军的铁蹄踏遍江南。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成为朝廷的重臣,只能在自己的家园郴州(今湖南)过着耕读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邓深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职,但也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他曾潜心研究学问,希望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最终却未能如愿。这种人生际遇使得邓深的诗作充满了忧郁、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宋朝正处于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乱之中。蒙古大军对南宋的侵略,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国家陷入混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邓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岁暮寄兰窗兄在郴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邓深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见证了国家的衰败。这些经历都反映在了他的诗歌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末期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