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食
它乡身总健,每食饭何如。
一饱宁无限,三人动有余。
娇鸦来木杪,喜鹊下庭除。
施食僧家事,何妨领略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它乡:他乡,指异乡,即离家在外的地方。
2. 身总健:身体总是健康的。健,健康。
3. 每食饭何如:每次吃饭情况如何。何如,怎么样,用于询问情况。
4. 一饱宁无限:吃饱一次就很满足,不需要更多。宁,宁可;无限,没有限制。
5. 三人动有余:三个人吃也感觉有剩余。动,稍微;有余,有剩余。
6. 木杪:树梢。木,树;杪,树梢。
7. 喜鹊下庭除:喜鹊落在庭院里。庭除,庭院。
8. 施食僧家事:把食物施舍给需要的人,这是僧人应做的事。施食,把食物施舍给别人;僧家,僧人。
9. 何妨领略渠:不妨去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何妨,不妨;领略,体验;渠,他们。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施食》是邓深所写的一首反映诗人对生活哲理思考的诗篇。诗中诗人以他乡与故乡的对比来展现自己的境遇,以此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先,诗人描绘了它乡的种种美好,用“身总健”来强调他乡生活的舒适。然后通过对故乡吃饭情景的回忆和想象,感叹“一饱宁无限,三人动有余”,表达了对故乡生活平静、富饶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娇鸦”、“喜鹊”这两句景物描写,展现了乡村风景的优美,强化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最后,诗人以“施食僧家事,何妨领略渠”收尾,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豁达与包容。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宋宁宗时期,因为参政的才能和廉洁的品质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但在赵竑被立为皇太子后,眼见朝政逐渐腐败,他无法容忍这种风气,决定辞官归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这一段时间内,他的心情感触颇多,作品既有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又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施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提到“无饥渴兮万族宁”,表现了邓深忧国忧民,希望消除世间苦难的美好愿望。同时,他还提到了“悲风浩荡,木落南洲”,抒发了他对宋朝末世,政治腐败、百姓生活艰难的忧虑之情。此外,诗歌还以草木无情反衬人之有情,突出表达出对民生福祉的关切之心。
总之,《施食》这首诗歌表达了邓深作为宋代官员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因社会的困境而产生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