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柱础昼生水,云雷暮出山。
天时已秋杪,气候尚春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柱基石上白天生雾气,云雷在山间傍晚出现。
季节已是晚秋之时,但气候却像春天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柱础:建筑物的基石,用以承托柱子。
2. 昼生:白天气温升高,喻指白天。
3. 云雷:云涌如雷响,这里指的是风起云涌的景象。
4. 暮出:傍晚时分,夕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5. 秋杪:秋天最后一段时间,即深秋时节。
6. 春间:春季中期,指春天温暖和熙的时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在诗中,邓深巧妙地运用了“柱础昼生水”和“云雷暮出山”两个生动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
首句“柱础昼生水”,柱础是古代建筑中的柱子基石,通常是用来防止地面潮湿的。这里,邓深用柱础上的水分来暗示天气的转变,表明白天的湿润空气开始滋生,预示着即将转雨的征兆。
次句“云雷暮出山”,则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乌云翻滚、雷声阵阵的景象。这里的“云雷”既是自然的气象现象,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感慨。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人生体悟。
接下来的两句“天时已秋杪,气候尚春间”,进一步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季节交替。虽然时间已至秋季末(杪),但气候却依然像春天一样温和舒适。这表明尽管自然界在不断变化,但总有和谐美好的一面,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综上,整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景色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事》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约1240年左右),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邓深作为南宋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和南宋的变迁,对国家局势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被贬谪。晚年时期,邓深退居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使得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更加深切。
在《书事》这首诗中,邓深通过描绘山中小屋、竹林、夜雨等景象,表达了他在战乱时期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暗示了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的无奈和无力回天的感慨。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邓深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