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追送何伯宪不及

标题包含
追送何伯宪不及
追送无从谩寄诗,道间安稳我能知。 情怀亦似居家乐,笑语依然奉母慈。 巴水柳风新霁后,钱塘花雨暮春时。 乃翁邂逅询佳况,膝上时时置坦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无法寄送诗歌去追寻那美好的时光,但我能理解旅途中的安宁与稳定。 心中的情感如同在家时的快乐,笑声和谈话依然充满对母亲的敬爱。 巴水的柳树在雨后焕发生机,钱塘的花雨在暮春时节飘落。 我的父亲偶然相遇询问我近况如何,时常把他放在膝盖上关爱备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追送:追赶送别。这里指作者希望与何伯宪一起前行但未能赶上。 2. 无从:无法找到办法。 3. 谩寄诗:随便寄一首诗。谩,随便。 4. 安稳:平安舒适。 5. 家居乐:在家中感到的快乐。 6. 奉母慈:侍奉母亲的慈爱。 7. 巴水:古水名,即今四川省东部的大宁河。 8. 柳风:春风吹拂杨柳的景象。 9. 新霁:雨后初晴的天气。 10. 钱塘:浙江杭州的别称。 11. 花雨:形容春天花开时节的景象。 12. 暮春:春季的最后阶段。 13. 乃翁:父亲。 14. 邂逅:偶然遇见。 15. 询佳况:询问近况如何。 16. 膝上:表示亲密的举动。 17. 置坦之:比喻彼此亲密无间。坦之,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肥的次子刘亨。
去完善
赏析
邓深在《追送何伯宪不及》中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别离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唯有通过诗歌传达心意。诗人以沉稳的心态和对朋友的真挚关心表现出其深沉的性格。颔联描绘了诗人内心愉悦而宁静的情绪,这种快乐如同家庭生活的温馨,母亲的慈爱使其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诗人以“巴水柳风新霁后,钱塘花雨暮春时”两句来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尾联以父亲的关爱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期许作为收尾,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的某一年,创作了这首《追送何伯宪不及》。这个时期是南宋时期,也是儒家理学思潮高涨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邓深作为一位地方官,努力为民办事,时常体恤民情。他的朋友何伯宪则是一位廉洁奉公、才能出众的官员,两人志同道合,共同为民众谋求福祉。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官场腐败,政治斗争激烈,两人的正直行为受到了排挤和打压。于是,何伯宪辞去了官职,打算回到家乡过隐居生活。邓深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为他送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邓深未能赶上送别何伯宪,因此写下了这首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