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竞渡
水马相先急画桡,朱楼红粉宴笙箫。
月中谁念穿彩线,江上齐看夺锦标。
冷眼诸人旁贾勇,争头一鼓喜成谣。
凭谁试展乘槎手,直入银湾看鹊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中的马儿争相抢先,彩绘的船桨划破水面。红红的楼阁中,有美人欢歌乐舞。
月色中是谁在穿彩色丝线,江边的人们都在争夺锦缎的花环。他们冷静旁观,互相鼓励,一鼓作气,赢得了胜利,笑逐颜开。
有谁试过乘坐木筏的手艺,能一路划到银河去欣赏鹊桥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水马:指赛龙舟的船只。
2. 朱楼:红色的楼阁,这里指的是繁华的酒楼。
3. 红粉:胭脂、口红等化妆用品,这里借指女人。
4. 穿彩线:即穿针引线,古代女子在七夕这天晚上会比赛穿针引线,称为“乞巧”。
5. 夺锦标:指争夺冠军。
6. 贾勇:出售勇气,这里有鼓起勇气的意思。
7.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
8. 银湾:银河。
9. 鹊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由喜鹊搭建的桥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七夕竞渡》描绘了人们在七夕节的庆祝活动,展现了民间风俗的生动画面。诗的开篇“水马相先急画桡,朱楼红粉宴笙箫”,以水上竞技的激烈场面开篇,通过“水马”和“画桡”形象地展现出竞渡的热闹景象。同时,诗人又以“朱楼红粉”描述岸上的庆祝场景,宴饮笙歌的欢愉氛围油然而生。
接下来,“月中谁念穿彩线,江上齐看夺锦标”,两句则巧妙地融入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们在月光下穿针引线,乞巧织女;而江面上的健儿们则齐心协力争夺锦标。这两句充分展示了节日的气氛,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冷眼诸人旁贾勇,争头一鼓喜成谣”,则是形容人们为竞渡胜利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以及当夺得锦标时的喜悦心情。这里的“冷眼诸人旁贾勇”,既有鼓励竞争的意思,也暗含对勇敢者的赞美。
最后,“凭谁试展乘槎手,直入银湾看鹊桥”,是对胜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像张骞那样乘槎浮海,直上银河,目睹牛郎织女的相会。这既是对胜者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浪漫爱情的理想寄托。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赛舟的热闹场景,又融入了对七夕传统习俗的生动描绘,使得全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厚的人文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竞渡》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七夕节赛龙舟场面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1年(南宋淳祐元年)。
在这一年里,邓深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后因种种原因被贬至地方。在此期间,他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写下许多反映民生百态的诗篇。七夕竞渡就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盛行的节日活动之一,每逢七夕佳节,人们便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以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邓深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民俗的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和民间风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