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池把酒

标题包含
东池把酒
隐显亭台旧,浅深桃杏新。 池光迷野鸟,春色醉游人。 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 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亭台掩映时换新颜,桃花杏花交替绽现。 池塘倒映着漫天春光,野鸟在其中迷失方向。 我们不断更换酒席座位,举杯换盏,忘记巡回次数。 在海棠盛开的夜晚点灯欣赏,却怨恨返回时必经的城市门楼阻隔。
去完善
释义
1. 东池:泛指东汉的都城洛阳的皇家园林。 2. 把酒:拿着酒杯饮酒。这里可理解为享受美酒之意。 3. 隐显:隐藏和显露。这里用以形容亭台的时有时无。 4. 亭台:供休息、观赏或公共活动的建筑,这里指亭子。 5. 浅深:深浅,这里指桃花与杏花的开放程度。 6. 桃杏:指桃花和杏花。 7. 池光:池塘中反射的光亮。 8. 迷野鸟:让野外的小鸟迷失方向。 9. 春色:春天的景色。 10. 醉游人:让游人陶醉其中。 11. 改席:改变宴席的地点。 12. 嫌数:嫌弃数量多。 13. 持杯:拿着酒杯。 14. 不记巡:忘记了自己已经来回巡视了多少次。 15. 海棠:一种花名,这里代指盛开的鲜花。 16. 秉烛:手持蜡烛。 17. 归恨:遗憾不能归家。 18. 城闉:古代城市的城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东池把酒》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篇。诗人在池塘边举行酒宴,通过亭台、桃杏、池光、野鸟、春色等景物,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以“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表现出饮宴的乐趣,并以“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城市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宋宁宗时期,因为参予嘉泰北伐而受到疑忌,被弹劾落职,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他带着沉痛的心情,以冷静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在这时写下了这首表达人生无奈、壮志难酬的《东池把酒》。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的一天,邓深来到了金陵的东池边,面对着碧波荡漾的湖水,他想起了过去的一段岁月。那时,他曾豪情万丈,立志为国效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仍在为生计奔波。想到这里,他不禁感慨万分,于是拿起酒壶,斟满一杯浊酒,借酒消愁。 此时正值南宋晚期,国家内外交困,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的权臣弄权,百姓疾苦。邓深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士人,目睹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但他又深感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酒浇愁,抒发心中的苦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