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古亭诗

标题包含
题古亭诗
日月车双毂,功名黍一炊。 达人观物化,万事本儿嬉。 浊酒聊浇舌,闲愁莫上眉。 刘伶多事在,荷锸竟何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和月亮像车轮一样交替,功名利禄就像煮熟的小米一样容易达成。 智慧的人看待事物的变化,所有的事情都不过是游戏而已。 用浊酒来消解舌头的烦恼,不要让闲愁爬上眉头。 刘伶这个人物真是多事之秋,扛着铁锹要去哪里呢?
去完善
释义
1. "日月车双毂":指时间流逝迅速。"毂"是车轮的中心部分,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转。 2. "功名黍一炊":"功名"指成就功业,"黍"是指一种农作物,"一炊"即一顿饭的功夫。这句是说功业如同一顿饭的工夫就过去了。 3. "达人观物化":"达人"指有智慧、看得开的人,"物化"是指万物的变化。这句是说要像有智慧的人那样看待事物的变化。 4. "万事本儿嬉":"万事"指所有事情,"本儿嬉"是指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这句是说很多事情其实没什么好担忧的。 5. "浊酒聊浇舌":"浊酒"是质量较差的酒,"聊"是暂且的意思,"浇舌"是指喝酒解渴。这句是说要暂时用劣质的酒来解渴。 6. "闲愁莫上眉":"闲愁"是指无端的忧愁,"莫上眉"是指不要让这种忧愁爬上眉头。这句是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无谓的忧愁困扰。 7. "刘伶多事在":"刘伶"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文人,以好酒闻名,"多事在"是说刘伶多事。这句是引用刘伶的故事,表示饮酒解忧。 8. "荷锸竟何之":"荷"是背负的意思,"锸"是一种农具,"竟何之"是究竟要去哪里。这句是借用刘伶的故事,表达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困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态度和自然哲学的哲理诗。诗人以日月车双毂(即日月交替,时间流逝)和功名黍一炊(指功名利禄如小米饭一样短暂)开篇,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接着,诗人提出了“达人观物化”的观点,认为应该以达观的态度看待万物变化,认识到万事的本质都是自然和和谐,从而达到“儿嬉”的境界,即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 诗人在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场景——喝酒消愁,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豁达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生活中的烦恼忧愁不应成为负担,而应像浊酒一样,暂时浇灭心中的火焰。同时,诗人还提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刘伶,他因为喝醉酒而在竹林中失去了自我,以至于连铁锹都不知道去了哪里。诗人以此暗示,过度沉迷于酒精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反而可能让人迷失自我。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古亭诗》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古人题诗的咏史诗。据学者考证,这首诗大致创作于公元1170年左右,正值宋孝宗赵昚统治时期。 在这一时期,邓深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早年因家境贫寒而外出求学,后来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并不如意,曾数次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以诗歌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切。 在宋孝宗统治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发展。但同时,官僚腐败、贫富分化等问题仍然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邓深以古人题诗的古亭为题材,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变迁中人们命运的沧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