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前五日赋重九

标题包含
前五日赋重九
侵寻重九雨余秋,采菊登高事事幽。 偶尔见山忘日夕,颓然落帽自风流。 二三日外追清赏,千百年间继旧游。 烂漫赋诗兼酩酊,不然嘉节若为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侵略性地追求九月秋雨后的秋天,采摘菊花并登高望远,所有事情都显得那么幽静。偶尔看见山峰忘记了日落时分,不自觉地摘下帽子让头发垂下,尽享潇洒自在。在未来的两三天里,我们将继续追寻美好的景色,追随古人的足迹游览河山。尽情写诗、畅饮美酒,否则怎么庆祝这美好的佳节呢?
去完善
释义
1. 侵寻:即逐渐逼近。此处指重阳节逼近。 2.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3. 雨余秋:秋雨后的秋天。 4. 采菊:采摘菊花,古代重阳节习俗之一。 5. 高:指登山。 6. 事:即所有事物。 7. 幽:指清幽的景色。 8. 偶尔:偶然间。 9. 见山忘日夕:形容欣赏风景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10. 颓然:放松的姿态。 11. 落帽:源于东晋孟嘉的故事。据记载,孟嘉在重阳节这天登龙山,不防帽子被风吹落,却泰然处之。后来用来比喻人风度翩翩、洒脱不羁。 12. 风流:风度、品格高雅。 13. 三二日:指相隔几天。 14. 清赏:欣赏美景。 15. 千年:泛指长久的时间。 16. 百世:指很长时间。 17. 继旧游:继续古人的游乐活动。 18. 烂漫:尽情地。 19. 赋诗:创作诗歌。 20. 酩酊:大醉的样子。 21. 不然:如果不这样。 22. 嘉节:佳节。 23. 若为酬:如何度过这个节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前五日赋重九》是宋朝诗人邓深在重阳佳节时所作。开篇便描绘出雨后初晴的重阳景色,强调“事”的幽静和美好,使读者立刻感受到秋天的寂静与清爽。接着,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述了登高望远、采菊赏景的场景,并表达了忘却时间的欣喜之情。“偶尔见山忘日夕,颓然落帽自风流。”这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见山忘日”的典故,寓意短暂地抛开世俗的烦恼,投身于大自然之中。 第二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节日活动的热爱,以及诗人在其中所获得的快乐。诗人通过“二三日外追清赏,千百年间继旧游。”表达自己享受闲暇时光的意愿,同时暗含了对重阳习俗的传承。结尾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烂漫赋诗兼酩酊,不然嘉节若为酬。”意思是,如果不能尽情地写诗痛饮,那么如何能算作度过美好的重阳节呢?诗人以奔放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热爱展现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前五日赋重九》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重阳佳节的景致,展现了他当时生活于社会底层的风俗习惯和乡土人情。通过描写节日氛围、饮酒赏菊等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诗中的“前五日”可以推断,这首诗歌是在重阳节的前五天创作的,按照农历计算大约为每年的九月十五日左右。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求寿等,这些活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邓深生活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一时期的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南宋国土面积较小,百姓的生活仍然较为艰苦。因此,在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庆祝重阳节的活动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