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禹穴
禹穴镇名山,神龙夙呵卫。
告成余此迹,天地相终始。
昔在绍兴中,吊古先君子。
探穴勇跻攀,慨叹不能已。
援笔赋会稽,兼述风土美。
趋庭童丱时,诵之能略记。
颇识寻幽趣,便有东游志。
道路阻且长,日月疾难恃。
此兴堕渺茫,转烛逾三纪。
两年寓临安,相隔才一水。
登览似可期,特未敢必耳。
今年正月末,乃不料行止。
云随渡江风,身著千岩里。
借问自何方,可访夏后氏。
或指高峰云,近在十五里。
是日天气清,好风濯衣袂。
兴来不假懒,偕行二三子。
犹子试上庠,邂逅亦能侍。
呼舟泛镜湖,肌肤扑空翠。
新荷点青钱,鱼行不相避。
水净无波涛,曾不逾时至。
舍棹叩仙扉,宫额赐龙瑞。
古道怪松引,重门老柏倚。
苔径稍深登,曲折穷幽邃。
巨石忽在眼,不与他石类。
势压千万山,魑魅敢睥睨。
人言为洞天,我忻识胜地。
当中生裂纹,旧传有深閟。
重玄锁关钥,莫测神灵意。
恋恋不能去,而有感于己。
平生喜搜访,幽山殆有契。
何以俛仰间,来游者三世。
先赋那敢攀,灵光诚自愧。
强裁五言诗,未能无习气。
诗成不须写,阿龟聊复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禹穴镇坐落在著名的山脉下,传说有神龙在此守护着。这里有禹的遗迹,见证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和循环。过去在绍兴时期,我曾拜访古迹,怀念古代先贤。那时我勇敢地探寻洞穴,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首《会稽赋》,描绘了这里的美好风景。童年时代,我在庭院里背诵这首诗,记忆犹新。我热爱寻找幽静之处,便产生了东游的愿望。然而道路漫长,时间短暂,这种渴望变得遥不可及。转眼过去了三个世纪。在临安住了两年,却觉得距离这里只有一水之隔。本以为可以轻易实现游览的愿望,却不敢确定。没想到今年的正月末,偶然地踏上了这次行程。飘荡的云朵伴随着渡江的风,我来到了千岩之中。向当地人询问夏禹的遗址在哪里,有人指着十五里外的高峰告诉我就在那里。那天天气晴朗,微风拂过我的衣袖。兴致一来就摆脱了懒惰,与两三位朋友同行。正好遇到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儿子,也能陪伴在我身边。我们乘坐小船游览镜湖,感受着湖光山色。荷叶刚刚展开,鱼儿在水中自由穿行。湖水平静,不到预定的时间就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船,叩响了道观的大门,宫额上有着吉祥如意的装饰。沿着古道,松树奇特,古老的柏树环绕着厚重的门。顺着布满青苔的小路向上走,曲径通幽处藏着洞穴。突然看到了一块巨石,与其他石头大不相同。它气势磅礴,仿佛能够压过万千山峰,连山中的鬼魅都不敢靠近。人们说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为能来到这里感到欣喜。巨石的中间有一道裂缝,相传其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洞穴。两层石门紧锁着通道,难以猜测其中的奥秘。我对这个地方恋恋不舍,油然而生一种共鸣。喜欢探索幽静的山林,这与我的兴趣爱好相投。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来过这里的家族三代人?面对古人的诗词,我不敢妄加评判。勉强地写下这五言诗,虽然努力摆脱陈词滥调,但仍觉欠缺。写完后不用书写出来,就让阿龟看看就行了。
去完善
释义
《探禹穴》:宋邓深所作。
1.禹穴: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之地,即今浙江绍兴禹陵。
2.镇:以武力控制,这里表示镇守。
3.呵卫:喝令护卫,表现龙神的威严。
4.告成:告知成功,这里是禹陵的象征意义。
5. 终始:结束与开始,表达天地的永恒。
6.绍兴:宋高宗的年号(1131-1162年)。
7.吊古:凭吊古迹,表达对古人的悼念之情。
8. 跻攀:攀登,形容勇敢面对困难。
9. 慨叹:感叹,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10.援笔:拿起毛笔,表示准备创作。
11.会稽:禹陵所在的地区,位于浙江绍兴。
12.风土美: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是赞美禹陵周边景色。
13.趋庭:表示跟随父亲学习的意思。
14.童丱时:儿童时期,表示小时候。
15. 念之能略记:虽然年代久远,但还能大致记住这些诗句。
16. 识寻幽趣:理解探险寻幽的乐趣。
17. 东游志:指去东方旅游的愿望。
18. 道路阻且长:路途遥远且险阻。
19. 念日:明天,表示时间过得快。
20. 转烛逾三纪:比喻岁月流转已过三个甲子。
21. 临安:南宋都城,位于浙江杭州。
22. 借问:请问。
23. 可访夏后氏:可以探访夏朝的国君。
24. 或指高峰云:或许有人指向远方的高峰。
25. 近在十五里:距离只有十五里地。
26. 是日天气清:当天的天气晴朗。
27. 好风:顺风,表示天气宜人。
28. 濯衣袂:洗净衣袖,表示享受清风吹拂。
29. 兴来:兴致来了。
30. 假懒:偷懒,表示即兴出游。
31. 偕行:一起出行。
32. 犹子:侄子,这里指作者的学生。
33. 上庠:官学,指学校。
34. 邂逅:偶然遇见。
35. 皮肤扑空翠:形容接触到清新的空气。
36. 新荷点青钱:形容荷叶初生时的美景。
37. 鱼行不相避: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
38. 水净无波涛:水面平静没有波浪。
39. 舍棹:停船。
40. 叩仙扉:求见仙人,这里指来到禹陵。
41. 宫额赐龙瑞:宫殿门前装饰着赐给龙的祥瑞之物。
42. 古道怪松引:古老的道上有着奇特的松树引导。
43. 重门老柏倚:层层的大门旁边有古老柏树倚靠。
44. 苔径稍深登: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逐渐深入。
45. 曲折穷幽邃:曲折的道路通向幽深的深处。
46. 巨石忽在眼:忽然出现巨大的岩石。
47. 不与他石类:和其他石头不同。
48. 势压千万山:气势超过周围群山。
49. 魑魅敢睥睨:妖怪不敢轻视。
50. 人言为洞天:据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51. 我忻识胜地:我很高兴知道这个著名景点。
52. 当中:中央。
53. 生裂纹:出现了裂缝。
54. 旧传有深閟:据传这里有深邃的秘密。
55. 重玄锁关钥:重重仙境紧锁着入口。
56. 莫测神灵意:无法猜测神仙的意思。
57. 恋恋不能去: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58. 平生喜搜访:一直以来都喜欢探索和寻访。
59. 幽山殆有契:可能和作者的性格和兴趣有关。
60. 何以俛仰间:为什么忽然之间。
61. 来游者三世:三代人都曾来到这里游玩。
62. 先赋那敢攀:之前的诗篇不敢相比。
63. 灵光诚自愧:被这里的灵气感动而自我惭愧。
64. 强裁五言诗:勉强写出五言诗。
65. 未能无习气:不能完全摆脱过去的习惯。
66. 诗成不须写:写完诗歌就不需要再写了。
67. 阿龟:指作者的朋友。
去完善
赏析
邓深的这首《探禹穴》描述了他探寻禹穴的经过和对山川景色的赞美。诗人以禹穴这一历史遗迹开篇,点明地点与主题,流露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接下来,邓深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在课堂上学到相关诗歌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早年的学问和经历的怀念。然后他描绘了实际探访禹穴的过程,表达了身历其境的喜悦以及对景色和历史的感慨。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邓深对自然风光的珍视,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镜湖、山道、巨石等景致。他强调了禹穴的历史地位和传说故事,以此突显自己的寻访古迹之志和探寻真理的精神。整首诗情感充沛,富有深度,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雅的诗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探禹穴》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局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仍然严重,尤其是权力斗争和党派之争。
邓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禹精神的敬仰和对禹穴的探寻之情。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文人,曾历任多地地方官,关心民生,清廉奉公。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其中一次就是因反对韩侂胄而受到打压。
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腐败,朝政混乱,社会矛盾激化。尽管邓深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屡遭挫折,但他依然保持了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以文人的气节和担当去关注民间疾苦。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如《探禹穴》等作品,展现了他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