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楼晚霁呈侍郎
湖光滟滟水平堤,醉倚栏干晚霁时。
入镜往来人倒影,窥天拂掠燕低飞。
雨痕犹向梅粧见,风色偏于柳线知。
景物相撩无好句,乞公诗作画图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泊波光粼粼映照在堤岸上,我在傍晚时分陶醉地靠在栏杆上。
人们穿梭在湖面倒影之中,燕子轻轻地贴着天空飞翔。
雨水还挂在梅花上,风吹过柳丝就能感受到它的气息。
美景让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只能请您的画笔来描绘这一切了。
去完善
释义
1. 滟滟:水波荡漾貌。这里形容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2. 栏干:栏杆。这里指月湖楼的栏杆。
3. 晚霁:傍晚雨过天晴。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4. 入镜:对镜,照镜子。这里比喻湖面如镜。
5. 倒影:物体在水中的倒立影像。这里指人的倒影。
6. 窥天:仰望天空。窥,看,望。
7. 拂掠:轻轻地擦过或拂过。这里形容燕子低飞掠过水面。
8. 梅粧:即梅花妆。中国古代妇女面饰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雨滴在花瓣上留下的痕迹。
9. 风色:风中景象。这里指风吹柳树时的情景。
10. 柳线:柳树枝条。这里借以形容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的姿态。
11. 相撩:互相挑逗,勾起兴致。这里指景物让人产生创作欲望。
12. 乞公诗:请求您为我作诗。公,对尊者的敬称,这里指侍郎。
13. 画图归:将美景绘成图画带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湖光潋滟、晚霁时的景色,以及诗人醉倚栏杆的情景。首联以湖水荡漾的画面作为背景,凸显出湖光的美丽;颔联通过人的倒影和燕子的低飞,展示了诗人在晚霁时的视角;颈联则通过对梅妆和风色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尾联则以画图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整首诗画面生动,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月湖楼晚霁呈侍郎》是邓深在南宋时期创作的。邓深生活在南宋中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学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南宋始终受到北方金国的威胁,因此社会氛围仍然弥漫着一种忧患意识。
邓深本人曾在朝廷任职,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他在家乡江西吉水过着恬静的生活,时常与朋友唱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