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祷雨有应时寓乌石
力穑乃有秋,斯言闻自古。
天时或不顺,人事亦安取。
今年问何如,常旸颇为苦。
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
井瓮走墟落,河车喧旦暮。
江溪近复涸,手足了无措。
祷旱急农夫,迓神击村鼓。
动以千百人,为此万一举。
烈日仍朝朝,乞灵空处处。
谁知天地回,正在顷刻许。
旱魃翻然收,丰隆激其怒。
真龙奋寂寞,商羊自鼓舞。
张盖作浓云,翻盆下甘雨。
剩水有平畴,旷原无焦土。
言功任鬼神,介我喜稷黍。
饱饭可预期,晚岁复何虑。
懽声变愁叹,忧心成悦豫。
惟时对江村,所寓隘茅宇。
因循已半月,侵凌奈酷暑。
快此一日凉,美甚八珍具。
浇肠欠浊醪,钱兄寻酒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勤劳耕耘才能有所收获,这是自古以来都流传的道理。
然而天意难测,很多时候并非人力所能左右。
今年是个什么光景呢?天气持续干旱让农民备受困扰。
大片农田干裂,禾苗枯死急需水分滋养。
水井农田间人来人往,河水车日夜忙碌。
江河溪流已经枯竭,人们束手无策。
求雨心切的农民们,迎接神灵敲打着乡村的锣鼓。
成千上百的人们,共同为这祈求付出努力。
太阳依旧高悬,祈求上天的行为却似乎没有回应。
谁能想到,天地间的变化就在转瞬之间。
旱情突然有了缓解,丰收之神被激发出了愤怒。
苍龙在空中飞舞,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而下。
积水滋润着大地,农田重获新生,焦土不再。
感恩于鬼神的助力,我心喜悦地看着丰收的景象。
丰收在望,无忧无虑的生活指日可待。
从悲伤到欢喜,忧虑变成了喜悦。
我所处的这个江村,住所狭窄简陋。
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里,我已经度过了半个月。
今天感受到了凉爽的气息,美食更让人心生欢喜。
我的内心充满感激,为了这一切我要举杯痛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力穑:努力耕作。
2. 乃:于是,就。
3. 有秋:指丰收。
4. 斯言:这些话。
5. 古:古代,历史。
6. 天时:自然界的气象条件。
7. 顺:顺利。
8. 安取:如何获取。
9. 今年:今年的收成。
10. 问:询问。
11. 何如:怎么样。
12. 常旸:长久不下雨。
13. 颇为苦:感到十分苦恼。
14. 大田:大片的农田。
15. 纷拆裂:形容土地干裂的情况。
16. 槁苗:枯萎的禾苗。
17. 渴灌注:形容禾苗缺水干旱。
18. 井瓮:水井。
19. 走:到,去。
20. 墟落:乡村。
21. 河车:运水的水车。
22. 喧:热闹,喧嚣。
23. 旦暮:日夜,整日整夜。
24. 江溪:江河溪流。
25. 涸:干涸,缺水。
26. 手足了无措:形容无法解决困境。
27. 祷旱:祈求下雨。
28. 急:关心,关注。
29. 迓神:迎接神灵。
30. 击村鼓:敲击村中的鼓来迎接神灵。
31. 动:发动,组织。
32. 以:用,通过。
33. 千百人:众多的人。
34. 万一举:极大的举动。
35. 烈日:炎热的太阳。
36. 乞灵:祈求神明显灵。
37. 空处:空旷的地方,指寺庙等。
38. 谁知:意想不到的是。
39. 天地回:天气好转。
40. 顷刻:一瞬间,立刻。
41.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神怪。
42. 翻然:迅速改变。
43. 丰隆:雷神。
44. 激其怒:激发它的愤怒,这里指雷神生气发威。
45. 真龙:指降雨的龙神。
46. 奋:奋起,活动。
47. 寂寞:安静,无声无息。
48. 商羊:传说中的神鸟,舞则天降雨。
49. 张盖:打开覆盖物,这里指云彩。
50. 作:变成。
51. 浓云:厚重的云层。
52. 翻盆:倾盆大雨。
53. 甘雨:好雨。
54. 剩水:剩余的水资源。
55. 平畴:平坦的田地。
56. 旷原:广阔的田野。
57. 无焦土:没有干旱的土地。
58. 言功:谈论功效,评价成果。
59. 任鬼神:任凭鬼神作为。
60. 介我喜稷黍:使我喜悦的庄稼。
61. 饱饭:吃饱饭。
62. 可预期:可以预料到。
63. 晚岁:晚年。
64. 复何虑:还有什么需要担忧的。
65. 懽声:欢呼声。
66. 变愁叹:由忧愁变为欢喜。
67. 忧心:忧虑的心情。
68. 悦豫:愉快的心情。
69. 惟时:只是这时。
70. 对江村:面对江边的村庄。
71. 所寓:暂居的地方。
72. 隘茅宇:狭窄的茅屋。
73. 因循:拖延,磨蹭。
74. 已半月:已经过了半个月。
75. 侵凌:侵犯,欺凌。
76. 奈酷暑:忍受着酷热的天气。
77. 快此一日凉:很高兴这一天凉爽起来。
78. 美甚八珍具:美味超过丰盛的宴席。
79. 浇肠:解渴。
80. 欠浊醪:缺少浑浊的酒水。
81. 钱兄:有钱的朋友。
82. 寻酒户:寻找饮酒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邓深对于农民祈雨的关切之情。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干旱的紧张局面,并突出表现了祈祷降雨后的喜悦心情。诗人在描述干旱的场景时,用词巧妙,通过“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等语句传达出强烈的生活气息。而求雨的场面也极富戏剧性:“动以千百人,为此万一举”,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虔诚祈祷的景象。
在雨水到来之前,诗人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期待,然而就在顷刻之间,旱情得到了缓解,庄稼得以复苏。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旱魃离去、商羊起舞的画面。当甘霖降落,诗人心中释然,发出了"饱饭可预期,晚岁复何虑"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庆幸自己能够暂时远离酷热的环境,感受到片刻的凉爽。
整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生动地刻画了当时农民的艰辛生活以及祈雨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诗人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民众求神祈雨,却因年景反常,很久未见甘霖洒落。诗人邓深当时寓居广东潮州乌石村,眼见着农人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内心忧国忧民之情无以复加。
邓深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动乱之中,其家族随朝廷南迁至广州一带,自此以文学、教育为业。元军入侵之际,邓深由襄阳赴湖南,途中受阻,折返潮州。期间曾历任潮阳、番禺等地学官,后因世道艰难去职。他在这时期创作的诗歌充满悲伤、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乡人祷雨有应时寓乌石》是他在潮州寓居期间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全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对百姓苦难的关注和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