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花
糁枝碎玉吐香奇,鼻观频参试论之。
清比木犀虽未的,烈如茉莉已无疑。
自从白雪避花后,更好黄金铸实时。
四老隐居宜取此,可能无意赋新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盛开的花朵像零星的玉片点缀在枝头,香气四溢,让人禁不住频频品味。
它的清香虽然与木犀相似但更为纯净,浓烈的香气如同茉莉但毫无疑问更胜一筹。
自那白雪般的花儿凋谢之后,这黄金色的花儿更显璀璨夺目。
四位隐居高人如果知道有这样一种花,也许就不必去寻找新的诗篇了。
去完善
释义
1. 糁:播散,这里指橘子花的花瓣散落的样子。
2. 碎玉:比喻橘子花瓣,因其颜色洁白,质地轻薄,故有此喻。
3. 鼻观:鼻子感知到的香气。
4. 频参:多次体验。
5. 试论之:尝试讨论或比较。
6. 清比木犀:指橘花的香气清新脱俗,可以与木犀(桂花)相媲美。
7. 未的:不够明确,有待商榷。
8. 烈如茉莉:形容橘花香气的浓郁程度,如同茉莉花一般。
9. 白雪:指梨花,因为其开放时正是春天,而橘花则盛开于初夏,所以有“白雪避花”的说法。
10. 黄金铸实时:用金子塑造果实,表示对橘树硕果累累的美好祝愿。
11. 四老:指的是陶渊明、周敦颐、林逋、陈抟四位隐逸高人,这里用以赞美橘花的品质与隐士的高风亮节相契合。
12. 无意赋新诗:指诗人不再作新的诗篇来歌颂橘花之美,因为橘花本身已经是美好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橘花》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咏物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橘花的清香与美丽。诗人以“糁枝碎玉吐香奇”开篇,形象地描述了橘花盛开时的美景。接着,通过对比木犀、茉莉等花卉,强调橘花的清新和浓烈特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随后,诗人提到白雪和黄金,暗示橘花品质之高,凸显其珍贵之处。最后,诗人借用“四老隐居”的典故,表达对橘花的喜爱之情,并暗示自己有意创作新诗赞美橘花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橘花》是宋代诗人邓深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7年左右,正值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这段时间内,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金国崛起,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邓深作为一位文人,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但由于不满官场腐败、民生疾苦,选择了辞官归隐。他在故乡湖南一带过着田园生活,与友人唱和诗赋,抒发胸中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邓深所处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完善,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社会主流。然而,这个时期的科举选拔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考试形式死板、选拔标准单一等,导致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无法脱颖而出。邓深虽然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显要地位,但他以才情和品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在这首诗中,邓深通过对橘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风情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借橘花之口,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兴旺、民族繁荣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