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清旷亭
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阁非船傍钓舟。
秋月无边凉细细,江天不尽水悠悠。
谁开图画当前面,绝点尘埃到上头。
我辈不妨频假榻,主人应喜共盟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村庄和城墙的边缘,有一片树林和丘陵,这里不是高楼也不是船只,而是停泊的小舟。
秋天的月亮洒满大地,带来了无尽的清凉,江水和天空相接,水波荡漾,永无止尽。
谁在眼前展开了美丽的画卷,让人忘却了世间的尘埃?
我们这些人不妨经常来这里小憩,主人应该会喜欢与我们的友情,就像江边的鸥鸟那样和谐共处。
去完善
释义
1. 赋: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诗赋和散文赋;这里是指定题作文的意思。
2. 清旷亭:这里指的是供人休息的亭子,其特点是清幽而开阔。
3. 郭:外城;这里指代城市边缘地区。
4. 林丘:树林和高地;这里指代野外环境。
5. 非阁非船:既不是楼阁也不是船只;这里形容清旷亭的独特设计。
6. 傍:靠近;这里表示清旷亭紧邻江边,方便垂钓。
7. 月:在这里指代中秋时的月亮。
8. 无边:没有边际;这里形容月光铺洒的范围广大。
9. 凉细细:凉爽的感觉;这里用来描述初秋夜晚的宜人气候。
10. 江天:江河与天空;这里描绘出一幅辽阔的风景画。
11. 水悠悠:水流绵延不绝;这里表示江水永不止息。
12. 谁开图画:是谁创作了眼前的这幅美景;这里用图画比喻美丽的景色。
13. 绝点尘埃:完全没有沾染灰尘的地方;这里形容清旷亭环境的洁净。
14. 上头:上面;这里指代清旷亭的上空。
15. 我辈:我们这些人;这里作者用来自称。
16. 频假榻:频繁地借宿;这里表示作者时常来此休憩。
17. 主人:这里的清旷亭的主人,即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18. 盟鸥:与鸥鸟结为盟友;这里形容诗人和清旷亭主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赏析
《赋清旷亭》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园林景色的诗。这首诗通过对清旷亭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阁非船傍钓舟”,描述了清旷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它位于乡村和城市之间,靠近树林和山丘,既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船舶船只,而是临水而建的一座亭子。这种独特的位置和设计,使得清旷亭成为一个宁静的避世之所。
颔联“秋月无边凉细细,江天不尽水悠悠”,进一步描绘了清旷亭周围的景色。秋天明亮的月光洒在宽阔的水面上,带来丝丝凉意;江水天际相接,仿佛没有尽头,水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宁静悠远。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无限。
颈联“谁开图画当前面,绝点尘埃到上头”,诗人以画家的视角来形容清旷亭的美景。这里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没有任何瑕疵和尘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纯净、质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尾联“我辈不妨频假榻,主人应喜共盟鸥”,表达了诗人对清旷亭的喜爱之情。他建议自己和朋友们可以经常来这里休息,享受这里的美景;而亭子的主人也应该会因为与诗人这样的知音共享这片天地而感到高兴。这句话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清旷亭》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至1194年之间,这是邓深活跃于文坛的时间。在这个时期,邓深曾任江西提举、浙江提举等职,对江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了解。
在邓深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多次游览江南的名胜古迹,并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这首《赋清旷亭》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邓深通过对清旷亭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的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邓深所处的时代,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当时的文人墨客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邓深作为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