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兀兀诗书早岁勤,而今掩卷养天真。
政须无语参摩诘,底用清谈学晋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勤学诗词歌赋,如今抛书享受天真。
正需沉默研究王维,不必清谈效仿晋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兀兀:精神专一,勤奋努力的样子。
2. 诗书:这里指代读书学习。
3. 掩卷:放下书本,表示停止阅读。
4. 天真:天然的本性,这里指保持纯真质朴的性情。
5. 政须:正需要。
6. 摩诘: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宁静的境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 底用:何用,为什么需要。
8. 清谈:指魏晋时期流行的玄学清谈风气,强调谈吐高雅,言词简练。
9. 晋人:指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
去完善
赏析
邓深的这首《偶感》,抒发了作者对早年勤奋读书、如今追求天真的生活态度的感慨。诗人以“兀兀诗书”表示在年少时对书籍的执着追求,而今则选择了“掩卷养天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心境。接着,作者用“政须无语参摩诘,底用清谈学晋人”两句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处事哲学:无须过多的言语和辩论,像王维那样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美好;不必模仿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保持真实的自我。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逐渐领悟到的一个境界,即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顺应自然,回归简单,享受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感》是南宋诗人邓深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独步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邓深生活在南宋后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邓深曾任官员,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他曾在故乡江西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一带游历,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怀。
在南宋时期,江西信州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水乡风光。邓深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对于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晚年回到家乡时,不禁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从而写下了这首《偶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