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赋十月桃为罗司理生朝
根苗不自武陵乡,挟暖凌寒独有光。
韵过海棠春带露,红羞篱菊晚经霜。
宅仙本结千年实,瑞世仍开十月芳。
过插一枝谁称面,后堂杨柳舞霓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根本和幼苗并不来自武陵的乡村,
在冷暖交替之中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它的韵律如同带着露水的海棠花在春天里开放,
红色的模样让篱笆边的菊花在晚秋的霜降中显得羞涩。
这种植物原本能结出千年的果实,
作为祥瑞的征兆,它在十月依然盛开芬芳。
谁会想到把它的一枝移植到其他地方呢?
在后堂的庭院里,它和杨柳一起在霓裳羽衣的舞蹈中摇曳生姿。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乡:指湖南省武陵山脉地区,此处借指桃花源,相传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仙境之地。这里暗含“世外桃源”之意。
2. 挟暖凌寒:指桃树能在温暖与寒冷的环境之间生存,体现其适应性。
3. 韵过海棠:指桃花的光彩超过海棠花。
4. 红羞篱菊:指桃花的红色使篱边的菊花都害羞起来。
5. 宅仙:指居住在人间的仙人。
6. 瑞世:吉祥之世,此指桃花给人间带来祥瑞。
7. 过插一枝:指将桃花插入花瓶,用于观赏或庆贺。
8. 后堂杨柳:指桃花盛开之际,杨柳依依,寓意春天来到。
9. 霓裳:比喻缤纷多彩的花卉世界,此处指柳絮飘飘,如同仙女的霓裳羽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赋十月桃为罗司理生朝》中,邓深通过描绘十月的桃花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首先,诗人提到桃花的“根苗”并非来自武陵源,而是有着独立的生命力和光彩。接下来,诗人在描述桃花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将花比作带有露水的海棠,又用害羞的篱菊比喻桃花在晚秋季节的艳丽。此外,诗人还提到桃花有着千年的美好寓意,象征着吉祥、幸福。最后,诗人通过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并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赋十月桃为罗司理生朝》,是由南宋诗人邓深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宋理宗开庆三年),此时邓深已经步入晚年。
在邓深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国入侵边境,烽火连天。作为士人,他深感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投身官场,关注民生。然而,仕途的坎坷使他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对个人的命运感到忧虑。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充满矛盾和挣扎,在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中寻求平衡。
邓深曾在江西为官,主持过教育,了解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的生活。因此,他在诗中对官僚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担忧。另一方面,他热爱自然,追求隐逸生活,将个人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真挚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