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花

标题包含
杨花
杨花似雪雪应嗔,散漫轻飞太逼真。 结习已消那得住,却沾尘土不沾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杨花如雪花般纷飞,仿佛真实的雪花也会为之生气。它们轻盈地四处飘散,显得非常生动。虽然已经结束生命的历程,但依旧在空中翩翩起舞,只是不再与泥土亲密接触。
去完善
释义
"杨花":指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如雪花,故称杨花。 "嗔":生气、责怪的意思。 "结习":佛教用语,指的是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所养成的习惯和嗜好。 "那得住":意为控制不住。 "沾":沾染、附着。
去完善
赏析
《杨花》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咏物诗,以轻盈飘逸的杨花为喻,传达了人生哲理和佛家禅理。诗人借助于拟人手法,通过杨花的形象特征以及其在自然界的飘散过程,表现出杨花在尘世中的姿态与精神品质。 首句“杨花似雪雪应嗔”,将杨花比作洁白的雪花,并以嗔怒的拟人手法来暗示雪花的特性,使其更加生动形象。紧接着,“散漫轻飞太逼真”描绘了杨花在空中自由飘扬的姿态,同时也暗示出杨花随风顺水的自然属性和独特风貌。 第二联“结习已消那得住,却沾尘土不沾身”,诗人通过对杨花遭遇的分析,传达出了人生的哲理:即使杨花在自然中不受尘世的污染,但是仍然难以避免与尘埃接触的命运。这表明了人的命运无法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同时,这也寓含着佛教的因果轮回思想。 总的来说,该诗在欣赏杨花的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命途的多舛,使人在感叹生命奇妙的同时,认识到应该坚定信念、保持本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花》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邓深身处这一时代,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深感忧虑。他作为一个文人墨客,无法直接参与到抗金斗争中去,只能借物抒怀,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邓深所处的时代,南宋文学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儒家士大夫的诗歌传统逐渐式微,另一方面,民间文学和市井文化开始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邓深的诗歌创作既受到了传统文人的影响,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咏物诗往往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感慨和忧思。 这首《杨花》正是邓深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典型的咏物诗。诗中以杨花为主题,通过对杨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