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冰壶避暑
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
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
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
洒然无热恼,坐我广寒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侧室倚靠在岩石上很稳固,倾斜的走廊通向了不同的道路。
空旷明亮的地方好像储存着月光,寒冷的微风迎面吹来。
在六月的时候这个地方尤其合适,俗世的喧闹似乎无法影响到这里。
这里是如此凉爽没有任何炎热困扰,就像坐在那遥不可及的广寒宫一样舒服。
去完善
释义
1. 山庄:指乡村的房屋或宅院。
2. 冰壶:古人用以盛冰以保寒冷的物品。这里指的是避暑的地方。
3. 偏屋:旁屋,配房。这里指的是在山庄中的一个小房子。
4. 支岩:支撑在岩石上。
5. 斜廊:倾斜的走廊。
6. 虚明:明亮而虚无的景象。这里形容月光下的景象。
7. 疑贮月:似乎贮藏着月光。
8. 凄冷:寒冷得使人感到悲伤。
9. 自迎风:自然迎着风。
10. 六月:农历六月,正值夏季。
11. 尤宜:特别适宜。
12. 红尘:世俗纷扰的世界。
13. 不到中:不到中间。这里形容山庄远离尘世的喧嚣。
14. 洒然:洒脱超脱的样子。
15. 无热恼:没有烦恼。
16. 坐我:坐在我的位置。
17. 广寒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位于月球的宫殿,这里比喻避暑的山庄。
去完善
赏析
《山庄冰壶避暑》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夏日避暑场景的诗词。邓深的诗词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这首诗歌同样表现了这种风格。下面是对此诗的赏析:
首联“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描述了山庄冰壶的建筑布局和位置特点,使得整个山庄具有隐逸的特点。偏屋和斜廊的设计既体现出建筑结构的稳定,又使得通往山庄的路径曲折有致,充满诗意。
颔联“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 通过对山庄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山庄冰壶的清静与凉爽。月光被收入虚明的亭台楼阁,清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这种清幽的环境为下文的避暑活动提供了自然的氛围。
颈联“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进一步强调山庄冰壶避暑的优越性,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仍然保持清凉舒适,远离喧嚣的红尘世界。这种对比突出了山庄冰壶的宁静与自然。
尾联“洒然无热恼,坐我广寒宫”则通过比喻把山庄冰壶比作天宫中的广寒宫,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此处避暑时的愉悦心情。摆脱炎热的困扰,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神话仙境。这首诗从外部环境、内心感受等方面描绘出一幅理想的避暑图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庄冰壶避暑》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的金朝和蒙古相继入侵,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避世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邓深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一名官员,因不满官场腐败,决定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在邓深的隐居生活中,他常常游览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山庄冰壶避暑》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邓深通过描绘山中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