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兴

标题包含
夜兴
官舍浑如僧舍幽,炉香静坐兴悠悠。 一窗灯火鸣蛩夜,千里湖山落鴈秋。 只恐有诗成笔下,自余无事到心头。 何妨信手翻书卷,不限更深困即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官邸仿佛寺庙般宁静,焚香的静谧让人愉悦。 在蟋蟀的夜晚中,一盏灯光映照窗户;秋天的大雁飞过,远方的湖泊和山脉映入眼帘。 我担心诗歌会在笔下产生,而其他的杂念不会涌上心头。 为什么不随手翻阅书籍呢?无论夜深人静还是感到疲倦,都可以休息。
去完善
释义
1. 官舍:指官员的住宅。这里是指作者的住所。 2. 僧舍:僧人的住处,这里用来比喻作者住所的清幽环境。 3. 浑如:完全像。 4. 炉香:炉中的香气。 5. 静坐:安静地坐着。 6. 兴悠悠:兴致勃勃的样子。 7. 鸣蛩:鸣叫的蟋蟀。 8. 千里湖山:指远方的湖泊和山水景色。 9. 落鴈:指秋天的雁群降落。 10. 只恐:只怕,表示疑虑或预想的状况。 11. 有诗成笔下:指诗人将灵感化为诗句。 12. 自余:其他,此外。 13. 无事到心头:指没有杂念困扰心灵。 14. 何妨:为什么不,表示赞同或者建议做某事。 15. 信手:随意地,漫无目的地。 16. 翻书卷:翻阅书籍。 17. 限:限制,约束。 18. 更深:夜深的时候。 19. 困即休:疲倦时就休息。
去完善
赏析
邓深的这首《夜兴》描绘了他在官舍中静夜独坐、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诗以“幽”字开篇,表现出官舍的宁静与幽深,如同僧舍一般,给人心境沉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炉香静坐”的画面,进一步表现了这种宁静的氛围,以及自己在这宁静中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的第二联通过对窗户灯光和鸣叫蟋蟀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夜深人静的景象。而“千里湖山落鴈秋”则将视线引向了远方,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远方的景色。这种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态度。他担心自己的诗情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成为笔下的诗篇,但又觉得生活中的其他琐事并不值得放在心上。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状态,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超脱的态度。 最后,诗人以“何妨信手翻书卷,不限更深困即休”收尾,表明了自己在夜晚悠闲地翻阅书籍的态度。这里的“何妨”和“不限”体现出诗人面对生活的从容与豁达,也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邓深的这首《夜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超脱的人生态度,从而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兴》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之后,公元1127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此后,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继续抵抗金兵的侵略。 在这个时期,邓深作为南宋的文人,饱受战乱之苦。他的家乡在江西,靠近前线,因此他对于战争的残酷有着深刻的体会。此外,邓深本人也曾经担任过地方官职,对于民生疾苦有所了解。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期,儒家思想在士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调“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与此同时,禅宗佛教在民间也非常流行,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两种思想在邓深的诗中得到体现,他在《夜兴》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与乱世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