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寓山斋
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
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
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幽静夏日少往来,扫地去尘踪迹不再现。
松架如云遮蔽阳光,扇动生风仿若雪花飘落。
书桌与琴盒相互依靠,茶香缭绕烟雾袅袅。
心灵宁静忘却烦恼,炎炎夏日亦如凉爽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寓:寄居;指在外地暂住。
2. 山斋:山中僧人的住处或书房。
3. 断过从:断绝来访。
4. 扫地:扫除地上尘土;指清扫房屋。
5. 灭踪:消除踪迹。
6. 松架青毛:指松树顶端绿油油的枝叶。
7. 云翳日:形容白云遮住了太阳。
8. 扇摇白翅:用扇子扇动产生的风。
9. 茶鼎:煮茶的鼎器。
10. 熏炉:用以熏香的炉子。
11. 心地清凉:心灵宁静。
12. 无热恼:没有烦恼。
13. 炎天:炎热的夏天。
14. 冷秋:凉爽的秋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夏日寓山斋》是南宋诗人邓深在描写夏天寓居山斋时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斋度过的漫长夏日,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寻求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首联“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说明作者在山斋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与外界隔绝。以“扫地”的行为表现内心的清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颔联“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描述了山斋的自然环境:松树之上笼罩着青色的云,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而微风拂过,扇子摇曳出像雪花一样的光影。此景表现出夏日的清新和宁静。
颈联“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展示山斋日常生活的简朴与优雅。书籍、古琴以及烹茶所用的器具,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又表现出他的隐逸之志。
尾联“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总结全诗,表达出尽管夏日炎炎,但在山斋之地,心灵却能保持清凉与宁静,就如同秋天一样凉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斋夏日宁静美好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寓山斋》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的衰落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侵略,导致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邓深,字资道,号滏水居士,南宋官员、学者和文学家。他曾在朝廷担任官职,但因与权臣不和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邓深深入民间,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邓深寓居于山斋,远离尘嚣,感受着夏日的宁静与美好。他在诗中写道:“浓绿荫青子,吹衣过柳花。池光何所似,初映水底霞。”这里描述了山间田野的美景,绿树成荫,柳絮飘舞,池塘波光粼粼,宛如水面上的晚霞。这些美景都是邓深在与权臣不和后被贬谪后的心灵慰藉,也是他对田园生活向往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