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何仲敏小蓬瀛
特地去人远,遶亭教水环。
眼前今有此,海上更无山。
风月随时好,琴书尽日闲。
方今重文馆,勿久恋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特地远离人群,环绕着亭子教授文学。
如今就在眼前的美好时光,海上的美景已无出其右。
风花雪月随时间变化而美好,诗书之声尽在闲暇时刻。
现在应该重视文学的传授,不要长久留恋尘世的纷扰。
去完善
释义
1. "特地去人远":这句话意思是特意寻找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其中"去人远"是古汉语表达,意为离开人群较远的地方。
2. "遶亭教水环":这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水流环绕的景象。"遶亭"指水流环绕亭子,"教水环"是古汉语表达,意为让水流环绕。
3. "眼前今有此":这句话表示现在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色。"眼前"是现代汉语词汇,此处可以理解为当前看到的景象;"今有此"是古汉语表达,意为现在就有这样的景致。
4. "海上更无山":这句意味着在海上再也找不到比眼前的山更高的山了。"海上"是现代汉语词汇,此处可以理解为在海面上;"更无山"是古汉语表达,意为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山了。
5. "风月随时好":这句诗句意味着风月和季节都是适宜的。"风月"在此处是指风和月的美景;"随时好"是古汉语表达,意为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变得美好。
6. "琴书尽日闲":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终日沉浸在弹琴读书的闲暇时光中。"琴书"在此处是指弹琴和读书这两件事;"尽日闲"是古汉语表达,意为整天都闲着。
7. "方今重文馆":这句诗句暗示当今社会重视文学馆的建设。"方今"是现代汉语词汇,此处可以理解为如今;"重文馆"是指重视文学馆。
8. "勿久恋人间":这句诗句劝诫作者不要长久地留恋人间的生活。"勿久恋"是古汉语表达,意为不要长久地留恋;"人间"是现代汉语词汇,此处可以理解为人间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诗人邓深通过描述何仲敏的小蓬瀛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特地去人远,遶亭教水环”,诗人以“去人远”表达对喧嚣尘世的逃离,以“遶亭教水环”强调所选居地的静谧与优美。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安宁的世外桃源。
“眼前今有此,海上更无山”,通过对眼前景色的赞美,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小蓬瀛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此地环境的认可。而“海上更无山”则暗示了此地与世隔绝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了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
“风月随时好,琴书尽日闲”,在这两句中,诗人借助风月和琴书这一对和谐的意象,表现出了隐居生活悠然自得的状态。其中“随时好”与“尽日闲”相对照,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美好。
最后,“方今重文馆,勿久恋人间”,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这个理想之地,但仍有牵挂。“重文馆”是指诗人的身份和责任,使他对现实社会仍然有所挂念。这里的“勿久恋人间”则是诗人对世人的劝告,希望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抽空追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何仲敏小蓬瀛》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中的描绘和诗人的处境来看,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晚年时期。
邓深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由于世道艰难,他的生活并不富裕。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邓深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常常流连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在南宋末年,由于北方战乱的波及,许多江南地区的百姓流离失所,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然而,邓深并没有被这种困境所压倒,他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赋何仲敏小蓬瀛》就是邓深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