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龙象之形
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遶尽洞呀然。
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
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
惜哉不遇东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香溪上立刻呼叫摆渡船,曲曲折折地穿过幽深的洞穴。
是谁如此巧妙地开凿了这蜿蜒的山路,使这座宽敞的一室殿堂显得格外圆满。
佛像显现出庄严的神态,天地间的景象宛如倒映在玉壶中的明月。
可惜没能遇到苏东坡这样的雅人共赏,否则定会创作出新的诗篇流传世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玉虚洞:指位于湖南省临武县的玉虚洞。
2. 羊肠:形容道路弯曲细小。
3. 乌蟾:即日月。乌是太阳的别称,蟾是月亮的别称。
4. 壶天:比喻仙境或世外桃园。
5. 东坡:苏轼的字。苏轼曾游历湖南,并在旅途中留下了许多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邓深游览玉虚洞的所见所感。首先,他以“立马香溪唤渡船”一句展现了进入玉虚洞前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清幽和自身的愉悦心情。接着以“羊肠遶尽洞呀然”来形象地表现洞口的形状和地理特征。随后,诗人关注到了洞穴的开辟者和他们巧妙的工艺:“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接下来,诗人在洞内观察到了“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洞穴中的奇幻世界。最后,诗人惋惜未能与苏东坡共赏此景,希望自己的诗歌能传世传播这一美景。整首诗展现出诗人的才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洞察力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玉虚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龙象之形》是邓深创作于南宋时期的一首山水诗。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邓深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宋末年,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历史时期。邓深作为一个南宋文人士大夫,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有着深深的担忧。然而,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邓深选择了以山水诗的方式表达他的情感。在他的笔下,山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象征。
《玉虚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龙象之形》正是这样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山水诗。在这首诗中,邓深通过对玉虚洞的描绘,表达了他在面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他用“日月”象征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用“龙象”寓意国家的威严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描绘,邓深传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