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坐散花之室

标题包含
晚坐散花之室
官居无处寄幽栖,洞户深沉坐最宜。 静拨炉薰挹香气,间论画壁数花枝。 虫鸣颇似雁来后,果熟还如莺老时。 吹彻角声巫峡晚,片云催雨更催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任职没有清静之地寄托隐逸之心,洞穴的门庭深邃是最佳的安身之所。 静静地拨弄炉火取暖,吸引四周的香气;闲暇时谈论壁画上的花卉和枝叶。 虫鸣之声好像是大雁飞来后的余音,果实成熟之时仿佛黄莺啼声依旧。 黄昏时分巫峡响起了号角声,一片浮云催促着雨水,同时也催生出了诗人的灵感。
去完善
释义
1. 官居:指官员的住所或办公场所。 2. 幽栖:指隐居、避世的生活。 3. 洞户:即门窗。 4. 炉薰:熏香炉中的香气。 5. 挹香气:吸取香味。 6. 画壁:壁画,这里指墙壁上绘有花卉的画。 7. 花枝:花的枝条,这里借指花卉。 8. 虫鸣:指秋后的蟋蟀等昆虫叫声。 9. 雁来后:秋季,大雁南飞之时。 10. 果熟:果实成熟。 11. 莺老时:春天,黄莺开始叫春的时候。 12. 吹彻:吹响、吹完。 13. 角声:军中号角之声。 14.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湖北省巴东县与四川省巫山县之间。 15. 片云催雨:指天空中飘来的一片云促使了雨的降临。 16. 催诗:促发诗人灵感,创作诗歌。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晚坐散花之室》中,邓深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环境。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在散花之室的晚坐时光。 “官居无处寄幽栖,洞户深沉坐最宜”,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氛围。在官场上无法寻找到心灵的寄托,于是来到这深邃的散花之室,这里成了诗人最佳的休憩之地。 接下来的“静拨炉薰挹香气,间论画壁数花枝”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这里的静谧生活。他静静地拨弄香炉,感受那缕缕的香气;闲暇时评论墙壁上的画作,细数那些花枝。这种远离世俗、寄情山水的日子,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 诗中还通过“虫鸣颇似雁来后,果熟还如莺老时”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的敏锐观察。此时的虫鸣犹如大雁南飞时的叫声,果实成熟的时候也是黄莺啼叫的季节。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映照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热爱。 最后,诗人用“吹彻角声巫峡晚,片云催雨更催诗”收尾,营造出一幅壮观的景象。暮色中的巫峡传来了号角之声,天空飘过的一片云彩,不仅催促着雨滴飘落,还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又体现了诗人触景生情的才情。 整首诗以清幽的环境、静谧的生活以及富有哲理的感悟为特点,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坐散花之室》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春时节的闲暇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12-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末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艺术繁荣。邓深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人生际遇:邓深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可能使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些失望和无奈,从而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 时代背景:在南宋时期,由于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这种思潮对邓深的影响较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佛教盛行的时期,许多文人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邓深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对佛家的虔诚和对禅意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