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赋大隐
柴门虽设日常关,衹有琴书几案间。
屋宇无多聊近市,尘埃不到即深山。
悠悠世事非吾事,往往云闲是我闲。
出处尚疑陶靖节,倦如飞鸟始知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家里的小门经常开着,我平时也就只是在书房弹弹琴看看书。
房子虽小但是离市场挺近,而且离城市喧嚣也有一定的距离。
对世间琐事我已不再关心,闲暇时喜欢在云卷云舒中享受悠闲的时光。
这样的生活不禁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或许我也是像他那样疲倦了忙碌的生活,开始寻找归途。
去完善
释义
1. 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的门户。这里指作者的住处。
2. 设:设置。
3. 常关:经常关闭。
4. 琴书:弹琴与读书。
5. 几案:书桌。
6. 屋宇:房屋建筑。
7. 聊:勉强,稍微。
8. 近市:靠近市集。
9. 尘埃:尘土。这里借指世俗纷扰。
10. 深山:远离尘世的地方。
11. 悠悠:漫长的意思。
12. 非吾事:与我无关的事。
13. 云闲:悠然自得的状态。
14. 出处:出仕与退隐。
15. 陶靖节: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改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年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6. 倦如飞鸟:喻指归隐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自赋大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首联“柴门虽设日常关,衹有琴书几案间”表现出诗人过着简朴、与世无争的生活,平日以诗书为伴。颔联“屋宇无多聊近市,尘埃不到即深山”则表明他的住所离城市不远,但却远离尘嚣,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这种生活状态让诗人感到内心宁静,也让他有了闲暇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颈联“悠悠世事非吾事,往往云闲是我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立场,他认为世间纷扰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而真正的闲暇时光是在心灵的自由中度过。尾联“出处尚疑陶靖节,倦如飞鸟始知还”则以陶渊明为典范,表达出自己虽然过着隐逸的生活,但在适当的时候也会回到现实世界中去,展现了他既能享受隐居生活的宁静,又能适应世俗生活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描述,表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在诗人看来,无论是世俗琐事还是隐逸生活,都能以淡泊的心态去应对,体现出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赋大隐》是南宋诗人邓深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然而,诗人却选择隐居田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他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邓深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但由于正直清廉,不善于逢迎权贵,因此在官场上屡遭排挤。后来,他看透世事,决定辞官回乡,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邓深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末年。当时,蒙古势力逐渐强大,对南宋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邓深并没有被这些纷扰所影响,他选择了逃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志。
在这首诗中,邓深以“大隐”自喻,表达了他在乱世中追求宁静的情怀。他以山、水、云、月等自然景观为象征,展现了自己远离世俗纷争的意境。这种心境与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