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湖尾
古木侵沙路,柴门引竹篱。
山低秋水阔,天远夕阳迟。
杳杳来鸿鴈,翩翩下鹭鸶。
渔舟何处宿,横笛未休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树木占据了沙漠中的道路,柴门引导着竹林的边缘。
山势低矮,秋水宽阔;天空高远,夕阳缓慢落下。
遥远的天际飞来鸿雁,洁白的鹭鸶轻盈降落。
渔船在哪里歇息过夜?悠扬的笛声仍在耳边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长湖:湖泊名称,具体指哪个湖泊并不确定。
2. 古木:古老的树木。
3. 侵:接近,靠近。
4. 沙路:沙子铺成的道路。
5. 柴门:用树枝或木头制成的简易门。
6. 引:引导,引领。
7. 竹篱:用竹子编制的篱笆。
8. 山低秋水阔:形容秋天的水面宽阔,因为水面上涨,显得山变低了。
9. 天远夕阳迟:形容太阳落山时天边景色美丽,仿佛太阳走得很慢。
10. 杳杳:遥远的样子。
11. 来鸿鴈:鸿雁飞来。
12. 翩翩:轻快地飞行的样子。
13. 鹭鸶:一种水鸟,白鹭。
14. 渔舟:渔船。
15. 何处:哪里。
16. 横笛:古代的横吹乐器。
17. 未休吹:没有停止演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画面。首联以“古木”、“沙路”和“柴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古朴自然的氛围,展现了诗人置身其中的悠闲心境。颔联中,“山低”与“秋水阔”相对,形象地传达了空间的广阔;“天远”与“夕阳迟”相应,呈现出时间流逝的从容。这两句诗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颈联“杳杳来鸿鴈”与“翩翩下鹭鸶”则以鸿雁和鹭鸶作为象征,寓意着季节更替、时光流转的自然规律。尾联中的“渔舟何处宿,横笛未休吹”则通过渔舟和笛声两个意象展现出渔民生活的恬淡与宁静。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宋宁宗时期,因为参予嘉泰北伐而受到疑忌,被弹劾落职,退居故里。在他的晚年生活中,写了许多描绘乡间自然风光、歌咏隐逸生活的诗篇,如这首《宿长湖尾》。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他沉醉于山水田园生活,寄情于诗歌,表现出闲适的隐士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