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报恩定老

标题包含
留报恩定老
住山姑小试,同学偶相求。 两手便分付,诸公坚挽留。 退庵曾毒手,进步莫回头。 早晚江湖去,闲云更自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居住,让我感到愉快与自在。我的同学偶尔会来找我聊天。 他们来找我,我乐于分享我所知的一切。他们都热情地招待我,让我非常感动。 回想起过去努力的日子,那是一种磨炼和成长。虽然曾经面临困境,但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机会。 我想起自己未来的人生,无论是在江河湖海间奔波,还是像悠闲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我都会保持那份热情和决心。
去完善
释义
《留报恩定老》是南宋诗人邓深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词句注释: 1. 住山:指在山林中居住,这里指恩定老在山中修行。 2. 姑小试:姑且尝试一下。 3. 同学: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指与恩定老一起修行的同伴。 4. 相求:互相请求,这里指同伴邀请恩定老下山。 5. 两手便分付:立即准备好一切。分付,安排、准备。 6. 诸公:指各位同伴。 7. 坚挽留:坚定地挽留恩定老。 8. 退庵:退隐的居所,这里指恩定老的住处。 9. 毒手:手段狠毒,这里指在山上修行时的严苛生活。 10. 进步莫回头:告诫恩定老要继续前进,不要留恋过去的生活。 11. 早晚:随时。 12. 江湖:指广阔的天地。 13. 闲云:悠闲的云朵,这里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留报恩定老》是南宋诗人邓深写给一位名叫报恩定老的僧人。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报恩定老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禅意人生的理解。 首联“住山姑小试,同学偶相求”描绘了报恩定老在深山修行、努力修行的形象。这里“住山”指的是在深山中修行,“姑小试”则暗示了他在修行道路上尚未达到极高的境界。同时,“同学偶相求”说明了诗人与报恩定老之间的同学之谊,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颔联“两手便分付,诸公坚挽留”表现了诗人与报恩定老之间深厚的友情。这里的“两手便分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将宝贵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报恩定老,体现出他们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而“诸公坚挽留”则揭示了其他友人对于报恩定老的敬仰之情,他们希望报恩定老能够继续留在山中,传承禅宗智慧。 颈联“退庵曾毒手,进步莫回头”是对报恩定老修行生涯的感悟。其中,“退庵曾毒手”意味着报恩定老曾在修行过程中经历过困苦挣扎,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而“进步莫回头”则表达了对报恩定老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的赞美,提醒他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要留恋过去的成就,要勇往直前。 尾联“早晚江湖去,闲云更自由”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定老未来的期许。这里的“早晚江湖去”意味着诗人预见到报恩定老终将离开山林,进入社会,传播禅宗的智慧。而“闲云更自由”则借景抒情,以闲云自在飘荡的形象比喻报恩定老在未来的生活中将更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总体而言,这首《留报恩定老》通过对报恩定老修行生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传达出了禅宗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报恩定老》是南宋诗人邓深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在这首诗中,邓深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邓深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随着金朝的崛起,北方的疆土不断丧失,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士人纷纷南渡,寻求政治庇护和发展机会。邓深就是其中之一,他离开家乡江西抚州,来到广东惠州,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在惠州期间,邓深结识了报恩定老这位朋友。报恩定老是禅宗高僧,他们在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人生理想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在庆元二年,报恩定老决定离开惠州,返回北方。为了表达对朋友的留恋之情,邓深写下了这首《留报恩定老》。 在这首诗中,邓深首先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临别无言泪满衣,天涯一衲共云归。”接下来,他又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雁信难传江上杵,渔歌却送日西晖。”最后,邓深祝愿朋友一路顺风:“莫教白发催人老,更有丹砂在手挥。”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邓深深厚的友情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