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唐道士
灵应堂中一羽衣,衡山来此住多时。
困来拂榻终朝卧,醉后敲门半夜归。
留客屡尝教买酒,向人长自说吟诗。
开轩略种闲花木,此外悬知少是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灵应堂里有一位身着飘逸衣衫的人,他来自衡山,已经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累了就掸去身上的尘土,整日躺在床上休息;喝醉了半夜才回到住处,敲开门走进屋里。经常邀请客人品尝美酒,又常常与人谈起自己作诗的情景。打开窗户种植一些休闲的花木,除此之外很少参与是非之事。
去完善
释义
1. 灵应堂:道教寺庙的名称,此处指道士所居住的场所。
2. 羽衣:道士或神仙穿着的衣物。
3. 衡山: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4. 榻:古代的一种床铺。
5. 教:让对方做某件事的意思。
6. 开轩:打开窗户。
7. 悬知:预知,预料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唐道士的生活场景与心态,表现出他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首句点明唐道士的身份和住所,凸显其超脱尘世的特点;第二句描述他在衡山的居住时间之久,强调了其避世的心态。三、四句通过描绘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五、六句则通过刻画他与客人交谈的内容,反映了他热爱诗歌的文人气质。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描述唐道士在住所的开阔视野,以及种植花木的行为,表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纷争的淡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深在宋宁宗时期,因为参政期间坚持抗金,坚决反对求和派的政策,被政敌排挤后辞官回乡。此期间,他认识了唐道士,两人共同探究道学,结为忘年之交。某日,邓深漫步山间,忽闻溪水潺潺,灵感突发,写下这首《赠唐道士》:“雲山深处着幽人,大隐题诗句不尘。绿暗池塘蛙鼓梦,青含枫叶雁催春。九华夜雨窗前滴,万岫朝霞帐里新。我爱乐天诗意好,只今风马是前身。”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此时寄情山水,退隐田园的心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下寻求内心宁静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