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岩石山鼓

标题包含
岩石山鼓
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 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邓深"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保存下来的文字就像华丽的丝绸,但缺少外皮就无法成为药囊。 如同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轻易就找到了藏身的洞穴怎会是破旧的床铺。 更何况有这样的润泽千年的地方,能让炎炎夏日都变得凉爽。 在这山岩间建立学校,声誉传遍了衡山南岳。
去完善
释义
《岩石山鼓》是宋代诗人邓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岩石山鼓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中一些关键词语的解释: 1. 岩石山鼓:一种敲击时会发出响声的山石,多用于古代战争的战鼓或寺庙中的报时工具。 2. 有字留诗锦:这里指山鼓上有文字留存,如诗歌般美丽。锦,华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文字的美丽。 3. 无皮入药囊:指山鼓没有表皮,无法像其他中药材一样放入药囊中。 4. 同坚唯铁杖:意思是山鼓的坚硬程度可以与铁杖相比。 5. 易穴岂藜床:意指山鼓易于挖掘,怎能与藜木制成的床相比呢?这里的“易穴”和“岂藜床”都是用来衬托山鼓的特点。 6. 况有千年润:指山鼓历经千年的风雨滋润。 7. 能添六月凉:意思是山鼓在炎炎夏日能为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 8. 因岩作书院:意指利用山石建立学堂。书院,古代教育机构,主要教授儒家经典。 9. 驰誉比衡阳:指这个书院的名声传遍四方,与湖南衡阳的书院相媲美。
去完善
赏析
《岩石山鼓》是一首描绘岩石山鼓的诗,通过对山鼓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岩石山鼓的独特见解。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句):“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山鼓的两面——有文字的一面和没有表皮的一面,表达了山鼓的两种不同用途。有文字的一面可以作为诗锦留下诗歌,而无表皮的一面则无法用于制作药囊。 第二部分(第三、四句):“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这部分通过对铁杖和藜床的对比,强调了山鼓坚硬的特点。铁杖是坚硬的物品,而藜床则是易碎的物品,这里以它们作为对比,突出了山鼓的坚固。 第三部分(第五、六句):“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这两句诗进一步表现了山鼓的优点。它不仅具有千年的历史底蕴,而且能够给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清凉。这里诗人用“千年润”来形容山鼓的历史悠久,用“六月凉”来表达对山鼓功能的赞美。 第四部分(第七、八句):“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最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将山鼓视为书院的理念,并认为这种岩石书院的名声可以与衡阳书院相媲美。在这里,诗人以衡阳书院为例,表达了对岩石山鼓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一座优秀的学术殿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岩石山鼓》是南宋诗人邓深的诗作,创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在这一年代,南宋正处于金、蒙两国的包围之中,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局势十分紧张。 邓深,字资道,号草堂居士,江西临川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曾在朝廷任官,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在他的晚年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外有强敌入侵,国家形势危急。在这种背景下,邓深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忧国忧民的诗歌,如《岩石山鼓》等作品。 在这首诗中,邓深通过对岩石山鼓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关切。他用“岩石山鼓”这一象征物,寓意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不幸。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希望。这首诗歌展现了邓深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