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州高录事
官曹权纪纲,行李半舟航。浦溆潮来广,川源鸟去长。
笋成稽岭岸,莲发镜湖香。泽国还之任,鲈鱼浪得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官员们主持纪律和章程,行李占据了半条船。江边潮水滔滔,飞鸟在河流山川间翱翔。竹笋成长在山区的岸边,莲花在镜湖中散发清香。来到水乡任职,有幸品尝到了美味的鲈鱼。
去完善
释义
《送越州高录事》是唐代诗人喻凫的作品,该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赴任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的诗。以下是对诗中词句的注释:
1. 越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2. 高录事:被任命为越州长官的高姓官员。
3. 官曹:指官署或官吏,这里指的是高录事的职位。
4. 权纪纲:协助长官处理政务,掌管法纪的人。
5. 行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这里指的是远行的旅伴。
6. 浦溆:水滨;涯际。
7. 广:宽阔。
8. 川源:河流的发源地。
9. 成:生长成熟。
10. 稽岭:指浙江会稽山,这里可能指代会稽山周边的景物。
11. 莲发:莲花盛开。
12. 镜湖:鉴湖,位于绍兴市区西南,这里可能指代鉴湖周边的景物。
13. 香:香气。
14. 泽国:水网纵横的低洼地区,这里可能指越州的地理特点。
15. 鲈鱼:一种产于沿海地区的鱼类,味道鲜美,常用于比喻悠闲的生活。
16. 浪得尝:随意品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行官员的场景,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越州的自然风光和物产。首联通过“官曹”和“行李”点明了人物身份和旅程情况,暗示了即将离任的高录事的工作职责和出行准备。颔联以“浦溆潮来广”和“川源鸟去长”展现出越州水域辽阔、飞鸟群集的景观,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颈联则通过对竹笋和莲花的描绘,暗示了越州的丰富物产和美丽风景。尾联则以“鲈鱼浪得尝”表达了对高录事的祝愿,希望他在新的任职地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鲈鱼,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在此地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越州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越州高录事》是唐朝诗人喻凫在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个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逐渐衰微,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
喻凫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来看,他生活于唐朝中晚期,可能担任过官职,但并不显赫。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送越州高录事》这首诗中,喻凫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高录事的深深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