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乡
秋风江上家,钓艇泊芦花。断岸绿杨荫,疏篱红槿遮。
鼍鸣积雨窟,鹤步夕阳沙。抱疾僧窗夜,归心过月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江面上,我的家是一艘钓鱼船,停泊在满是芦花的岸边。岸边的绿树成荫,稀疏的篱笆中藏着红色的木槿花。
在那段积雨的河岸洞穴里,鳄鱼正在嘶鸣;夕阳下的沙滩上,仙鹤悠然漫步。夜晚,生病的我在僧舍里抱病度过,望着窗外的明月渐渐西斜,思念家乡的心情愈发强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家:指喻凫的家乡。
2. 钓艇:用来钓鱼的小船。
3. 芦花:芦苇的花,白色絮状,常用于描绘秋日景色。
4. 断岸:堤岸断裂处。
5. 绿杨:绿色的杨树。
6. 疏篱:稀疏的篱笆。
7. 红槿:红色的木槿。
8. 鼍:一种鳄鱼,此处用来形容江水汹涌。
9. 积雨:连续降雨。
10. 窟:洞穴。
11. 鹤步:形容白鹤行走轻盈。
12. 夕阳沙:傍晚时分的沙滩。
13. 抱疾:生病。
14. 僧窗:僧人的窗户。
15. 月斜:月亮偏西,指夜晚将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首联以“秋风江上家”为引,点明了诗的主题——怀乡。紧接着的“钓艇泊芦花”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水上人家的生活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颔联和颈联分别描述了岸边的绿杨和篱笆的红槿,它们都是家乡特有的景物,承载着诗人的乡愁。此外,这两句还通过对“鼍鸣积雨窟”和“鹤步夕阳沙”的描绘,为诗歌增色添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尾联中的“抱疾僧窗夜,归心过月斜”,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病中思乡的无奈心境。诗人借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将主题进一步深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乡》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喻凫所作,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朝政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诗人的家乡又地处偏远,离乱之际更加思念故乡,由此写下这首怀念故乡的诗篇。
喻凫的一生历经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虽然他的才华得到了一些官员的赏识,但他始终未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在这种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越发浓烈。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战乱频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喻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显得真挚感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民间生活的深切关怀,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