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江乡十年别,京国累日同。在客几多事,俱付酒杯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乡村离别已有十年,近日却在京城重逢。共同度过了许多客居的日子,都融入了酒盏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江乡:指水乡,江南水乡。
2. 京国:京城。这里指的是唐代的京城长安。
3. 累日:连续多日。
4. 客:喻凫自己的自称,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
5. 事:这里指的是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6. 俱:都。
7. 酒杯中:用酒来消愁解忧。
去完善
赏析
《感遇》喻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与故人重逢的情景。“江乡十年别”表明诗人与故人已阔别多年,而“京国累日同”则暗示他们在繁华的京城意外相遇。接下来的两句“在客几多事,俱付酒杯中”意味深长:尽管多年来世事沧桑,但如今相逢,便将这一切都寄托在酒杯之中,让酒成为他们倾诉衷肠、共叙离情的纽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诗句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以及诗人对生活达观的态度。同时,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共鸣,即使历经岁月,依然能够超越时空的隔阂,唤起内心的温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是唐代诗人喻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被迫退位,由太子李亨继位,即唐肃宗。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诗人们纷纷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忧虑。
喻凫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民生疾苦有了更多的同情。
在这首诗中,喻凫以“凤飞”、“鹤舞”的意象,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他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争斗的人们,如同“凤求凰”、“鹤相呼”般地追逐名利,却忽略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这种人生态度和社会现象,正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