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处归去遥,送你向东行。
浩渺大海千万里,昼夜只我孤舟。
茫茫视线中,国度已然模糊,天空透着一丝忧愁。
时而又近似仙境,犹如梦幻般游走。
有时见到青翠的古树,孤独的屹立在那百里秋天的山峦之中。
心中盼望遥远的前程,回头又是漫长的旅程。
离别的时刻要珍惜我们的友谊,面对风波也要敬畏生命。
春天漂浮的花香让人陶醉,思绪也随之追随海水流淌。
日落时分,歌声逐渐远离,永恒的怀念仍在那片广袤的海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海上:指中国东海。
2. 薛文学:指一位名叫薛文的学者。
3. 海东:指东方的海边。这里可能指的是薛文要去的地点。
4. 沧溟:指大海。
5. 绝国所:指远离中国的地区。
6. 青色古:形容古老的青翠山峰。
7. 百里秋:指秋天的景象在百里之外就能看见。
8. 杳眇:形容遥远的地方。
9. 劳夷犹:形容犹豫不决的心情。
10. 皇休:皇帝的恩德。
11. 骊歌:指离别的歌曲。
12. 永怀:长久的思念。
13. 空沧洲:空旷的海岸地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古诗,诗人以辽阔的海景为背景,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开篇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接下来四句通过描绘海上孤舟的形象,表现出别离的孤独和惆怅。随后诗句通过描述异国风光、仙境般的景象,暗示了朋友未来可能面临的艰辛和挑战。
中间部分通过对青色古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生活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后两联则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深深不舍以及对他未来的祝福和期许。最后,在骊歌响起之时,作者表示了对友人的无尽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哀伤,又有对未来的期盼。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是唐代诗人刘昚虚创作的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繁荣,诗歌发展达到了巅峰。
刘昚虚是一位善于用文字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人,他的诗作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受时人喜爱。然而在那个时代,由于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施展。虽然他也曾在官场上短暂任职,但很快就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首《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中,刘昚虚通过描绘海上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能在海外求得发展,实现抱负的羡慕和祝福。这首诗歌体现出唐代文人在面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豁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