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二

标题包含
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二
车马声中又日斜,可堪芳草思天涯。 来时忆别山中桂,今见长安栀子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车马喧嚣声中,夕阳渐渐西下,怎能忍受思念着远方的芳草呢?回想起离别的情景,那时候在山中桂花盛开,如今在长安看到的却是栀子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京城:指当时的中国首都。 2.曾左曹:指的是三位古代诗人,曾植(字子固)、左宗棠(字季高)和曹彬(字文远),他们曾以这首诗的韵脚写过诗。 3.车马声:形容城市的繁华景象。 4.日斜: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这里比喻时间流逝。 5.可堪:表示难以忍受或承受。 6.芳草思天涯:形容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7.山中桂:比喻隐居生活,也可理解为诗人自己的过去。 8.长安:古时候的长安是唐朝的国都,这里用来象征当时的京城。 9.栀子花:一种白色的花朵,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二》是南宋诗人严粲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繁华的京城中,回忆起自己离别故乡时的情景,以及在山林中看到的桂花。如今来到京城,却看到的是满城的栀子花。诗人以桂花和栀子花的对比,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京城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人生无常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二》是南宋诗人严粲在公元1169年创作的七言律诗。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的紧张局势,战火纷飞,百姓疾苦。严粲因为战乱被迫离开故乡,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谋求生计。在京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曾几、左信臣和曹冠等友人,这些人都才华横溢且关心国家大事。 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严粲在京城期间,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百姓的困苦生活,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而曾几、左信臣和曹冠等人也同样是具有家国情怀之人,他们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严粲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