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父

标题包含
渔父
荣辱从来总不知,几间茅屋对渔矶。 江鸥散处夜无伴,荷叶老时秋有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荣耀与屈辱一直以来我都无法分辨,只有简陋的茅屋和那钓鱼的地方相对而立。夜幕降临,海鸥各自散去,无人陪伴;秋天来临,荷叶渐渐凋敝,鱼儿有了衣裳(指水下的荷叶可以供鱼遮挡)。
去完善
释义
1. 荣辱:指荣誉与耻辱,这里指世俗的观念和评价。 2.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这里指渔父的住处。 3. 渔矶:江边可供渔民歇息的地方。 4. 江鸥:生活在江河边的海鸥,这里代指江上的飞鸟。 5. 无伴:没有同伴的意思。 6. 荷叶老时:形容秋天荷叶枯黄的样子。 7. 有衣:指秋天的荷叶像衣服一样覆盖在荷塘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渔父生活及精神面貌的诗词。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渔父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超脱态度。"荣辱从来总不知"表现了渔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境界;"几间茅屋对渔矶"则展现出他简朴而宁静的生活场景。"江鸥散处夜无伴,荷叶老时秋有衣"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同时也暗示了渔父与自然为伴、内心恬淡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是唐代诗人许彦国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渔民在江面上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烟波浩渺连天阔,一苇撑航水中央”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辽阔和渔民驾驭小舟的技艺,给人以深邃的意境。 许彦国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许彦国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他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他经常在江南一带的江河湖泊边漫游,观察渔民的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民间生活的诗篇。 唐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等原因,国家逐渐走向衰落。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却在繁荣之中寻求新的突破。诗歌方面,出现了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王之涣、王之敬为代表的婉约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景观。许彦国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受到时代的熏陶,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雄浑之气,又有婉约派的细腻之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