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四
燕蓟余民宜自省,百年陷虏直愁人。
勿怨肩舆事洪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蓟:古代的燕地和蓟地,位于今北京一带,这里代指北方地区。
2. 余民:指剩余的民众,即没有被战争吞没的百姓。
3. 宜自省:应该自我反省。
4. 百年陷虏:指近百年来北方民众陷入敌手,沦为俘虏。
5. 直:简直。
6. 愁人:使人忧愁的事情。
7. 勿怨:不要责怪。
8. 肩舆:古时的轿子,此处指的是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巡视北方时乘坐的轿子。
9. 事:从事,指朱瞻基在北方的行动。
10. 洪靖:这里是“靖难之役”的反说,指的是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朱瞻基巡视北方是为了巩固北方边防,防止外患入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历史的忧国忧民诗,诗人以燕蓟地区的历史为背景,表达出对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忧虑。首句“燕蓟余民宜自省”意指燕蓟地区的百姓应当反思自己的处境,语带强烈的忧患意识。次句“百年陷虏直愁人”则指出燕蓟之地在历史上多次被外敌攻陷,令人悲痛不已。
接着,诗人提出“勿怨肩舆事洪靖”的观点,呼吁大家不要抱怨国家的治理无能,要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共谋国家复兴。这首诗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 其四》是许彦国的诗作,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许彦国,字士美,汉族,福建龙溪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和官员,曾任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等职。
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熟,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许彦国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的重臣。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地位,而是不断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在这段时间里,许彦国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畏权势,为民请命。他的这种品质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外,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许彦国的创作密切相关。当时,北宋王朝虽然政治稳定,但边疆问题严重,北方的契丹和西夏对北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使得许彦国的作品中透露出一定的忧患意识。同时,由于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许彦国的诗歌中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句 其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既有许彦国个人的人生际遇,也有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许彦国独特的诗风,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