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沂水宰
楚甸齐封自此分,穆陵遗俗久犹存。
岂知今日鸣琴宰,即是当年赐履孙。
且有清风消酷暑,更无惊犬吠黄昏。
畏人客子成安枕,独宿荒村不闭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国和齐国的疆界在此划分,穆陵的古风习俗仍然留存。
谁想到如今的县令如同当年的钦差子孙?
有清风拂来消散夏日的炎热,连黄昏时的看家狗都不叫了。
畏惧人群的外来者也可以安然入睡,在这荒凉的村庄独享寂静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1. 楚甸:楚国的地方,这里代指湖南。
2. 齐封:齐国的地方,这里代指山东。
3. 穆陵:古邑名。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南的大岘山上。
4. 鸣琴宰:指地方官员。
5. 赐履孙:孙指子孙,赐履是皇帝赐予土地的意思,这里指祖先是皇帝的臣民。
6. 清风:凉爽的风,这里用来比喻沂水宰的德行。
7. 畏人客子:害怕打扰别人的人。
8. 安枕:安心睡觉,这里指能够安心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寄沂水宰》是一首描绘宁静乡村生活的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穆陵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对比“鸣琴宰”(贤良的县令)与“赐履孙”(皇帝的子孙)的身份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清廉、民众安乐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通过对清风、黄昏等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沂水宰》是唐代诗人许彦国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年)。许彦国在唐朝中期以进士及第,曾在山东临沂地区担任县宰一职,这首诗就是他在任职期间写给当地县令的一首诗。
当时,许彦国正值中年,他一生奔波仕途,曾先后担任过县令、郡丞等职务。在这一时期,他目睹了民生疾苦,深知官场腐败,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努力为民服务,造福一方百姓。
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国力日渐衰弱,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山东地区的民众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勤劳耕作,期待国家繁荣昌盛。
《寄沂水宰》表达了许彦国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百姓的关爱之心。在这首诗中,他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色和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当地官员的期望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