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项籍庙二首 其一
曾被秦人笑沐猴,锦衣东去更何求。
可怜瞭瞭重瞳子,不见山河绕雍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被秦国的人嘲笑为沐猴而冠,穿着华美的衣服往东边去了又去追求什么呢?可怜那目光灼灼的重瞳者,却看不见环绕着雍州的壮丽山河。
去完善
释义
1. "曾被秦人笑沐猴":这句诗讲述了项羽在秦朝时被嘲笑的故事。其中"秦人"指代秦朝的人;"沐猴"是成语"沐猴而冠"的缩略形式,意思是将猴子装扮成人类,用来讽刺那些外表威严而实质愚蠢的人。
2. "锦衣东去更何求":这句诗描述了项羽身穿华丽的衣服前往东方寻找生活目标的过程。其中"锦衣"代表华丽的服饰;"东去"是指向东行进;"何求"表示追求什么。
3. "可怜瞭瞭重瞳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同情。其中"可怜"表示同情;"瞭瞭"形容视力清晰;"重瞳子"是关于项羽的一个传说,相传他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里用来形容项羽的眼睛。
4. "不见山河绕雍州":这句诗描绘了项羽未能见到山河环绕雍州的场景。其中"不见"表示没有看到;"山河"泛指大地上的山和水;"绕雍州"是指环绕着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雍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项羽庙的诗歌。首先,作者提到项羽曾被人嘲笑为“沐猴”,意为无用的猴子,这里暗指项羽的才干和抱负未得到世人认可。接着,诗人描述了项羽离开秦国,衣锦还乡的场景,表达出他对项羽人生的同情。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项羽的悲哀,以及他未能见到山河环绕的雍州,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项籍庙二首 其一》是明朝诗人许彦国所作。这首诗描绘了项羽庙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慨。从诗歌的题目和描述来看,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篇。下面简要分析其创作背景。
在明朝嘉靖年间,国家政治腐败、宦官当道、战乱不断,民众疾苦深重。当时文人雅士常常通过怀古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许彦国作为明朝的一位官员,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动乱和社会矛盾,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引入其中,意在讽刺当时的统治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这一时期,许彦国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在任福建佥事期间,曾因上疏谏诤而触怒嘉靖皇帝,被贬谪至云南。之后,他又因平息边疆战事有功,升任布政使司参议。这种复杂的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宦官权臣掌控朝政,民众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隐居或逃离官场,以求避世。然而,许彦国身为官员,始终坚守职责,关心国家命运。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项羽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善战的项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以及对朝廷昏庸无能的讽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