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菖蒲
饱闻云根九节,不改四时鬰然。
愿见明窗棐几,浅叶瘦碧相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充分感受到它那具有九节弯曲形状的根部像云雾一般缭绕,四季常青充满生机。希望能见到明亮的窗户和光滑的桌子,有嫩绿的小叶与新绿的树枝相互映衬,形成一幅清新的画面。
去完善
释义
1. "乞菖蒲":诗人以诗为名,表达求取菖蒲的愿望。乞,请求之意;菖蒲,一种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2. "饱闻云根九节":云根,指深山云雾之处,意指生长环境幽深;九节,指菖蒲的九个节段,代表其形态特征。这句意思是听说了生长在云雾深处,形态独特的菖蒲。
3. "不改四时欝然":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欝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这句意思是无论春夏秋冬,菖蒲始终保持繁茂的状态。
4. "愿见明窗棐几":明窗,明亮的窗户,这里指室内采光好的地方;棐几,古时的书桌或茶几,用于摆放文具、书籍等。这句意思是希望能把菖蒲放在书房里,欣赏它。
5. "浅叶瘦碧相鲜":浅叶,指菖蒲的叶子形状细长;瘦碧,指菖蒲的颜色绿中泛黄,显得有些清瘦;相鲜,相互衬托,更显新鲜生动。这句意思是菖蒲的绿叶与黄叶在阳光下相映成趣,给人清新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饱闻云根九节”起句,描绘了菖蒲的出身不凡,形象地将它喻为仙界的灵草。紧接着的“不改四时欝然”表现了菖蒲在一年四季中恒久不变的茂盛和活力。
接下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菖蒲的期待,希望能够在明亮的窗子和精美的书桌上见到它的身影,与那“浅叶瘦碧相鲜”的倩影共度时光。这里,“瘦碧”代指菖蒲,表达了诗人对其美丽和高洁气质的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对菖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乞菖蒲》是宋代诗人释祖可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向别人乞求菖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菖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乞菖蒲》是宋代诗人释祖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宋朝的社会经济相对较为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中,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祖可是南宋的一位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寺院度过,与尘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他在寺庙的生活中并没有忘记关注社会现实,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在《乞菖蒲》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虽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在这个时期,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释祖可在他的诗歌中,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