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三

标题包含
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三
江南江北岸,饱历此山川。 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 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 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南和江北的两岸,尽情领略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谁能相信,仅仅通过一支笔的力量,就能将这一切美景全都呈现在眼前。 乡村的小桥划分了道路,古老的树木削弱了风声烟雾。 我想要直接回去,但是沙头的百姓正用力拉着船。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2. 江北:长江以北地区。 3. 饱历:充分经历。 4. 著笔力:运用笔墨的功力。 5. 尽驱来:全部展现出来。 6. 野桥:乡村的桥。 7. 分道路:分开的道路。 8. 古木:古老的树木。 9. 薄风烟:淡薄的风和烟雾。 10. 沙头:河岸边的沙滩。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江南江北岸”开篇,首先描绘了江南江北两岸的山川风光,奠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接下来的两句“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艺术表现的自信和自豪,他相信自己能够将所见的美丽山水画卷在纸上,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接着,诗人通过“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一条小河穿过田野,一座小桥将道路分成两边,古老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朦胧的诗意。 在最后两句“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这个美丽的景致,回到自己的家中。然而,江边的沙滩上,有人正在奋力地拉船,似乎是在等待着诗人的到来。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传达出了人生旅途中的暂留与离别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三》是南宋诗人释祖可在游览江南水乡之时所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篇以描绘江南山水风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释祖可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活年代正值国家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释祖可游历了江南各地,亲眼目睹了江南山水的美丽和生活的艰辛。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江南地区的安宁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环境下,释祖可创作了这组诗歌,旨在通过对江南山水的赞美,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