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琴到无弦听者希,古今唯有一钟期。
几回拟鼓阳春曲,月满虚堂下指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言之美。从古至今,能够懂得这种美的人非常稀少,而钟子期就是我唯一的知音。我想演奏一曲阳春白雪,但却总觉得意犹未尽,无法表达出心中那种无言之美。
去完善
释义
1. 琴到无弦: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弦的琴,此处为隐喻,暗示无人理解其情愫。
2. 听者希:听的人很少。"希"是稀少的意思。
3. 唯有一钟期:只有钟子期一个知音。这里用"一钟期"比喻难得的理解自己的人。
4. 阳春曲:即《阳春白雪》,古代高雅音乐的代表。
5. 月满虚堂:月光洒满空荡荡的厅堂,形容夜深人静时分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绝句》释祖可这首诗意在表达知音难觅的主题。首句“琴到无弦听者希”以古琴的无弦状态作为比喻,寓意了内心的高洁和对知音的期待。诗人借由“无弦琴”这一意象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表达了真正的知音能够理解自己心灵的纯洁与高尚。第二句“古今唯有一钟期”提到钟子期这个人物,强调他是对俞伯牙的真正理解者,正是有了这样一位知音,使得伯牙能够将他的情感通过琴声完美地传达出来。
第三句“几回拟鼓阳春曲”中,“阳春曲” 指的是《阳春白雪》一曲,这是一首充满生机的曲子,用以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然而,作者表示即使自己有高超的技艺去演奏这曲阳春白雪,但是没有知音的话,也是无法得到理解和共鸣的。
末句“月满虚堂下指迟”,描述了月亮升起、洒满厅堂的情景,以此暗含自己的空虚寂寞之感。月满时,本应弹奏出优美的乐曲,但因为没有遇到知音,所以弹琴的手指犹豫不决。整首诗通过对音乐演奏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句》释祖可是南宋时期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1165年前后。这首诗的作者释祖可是南宋的一位著名僧人、文学家和画家,他的本名是刘元凯,号虚白居士。他擅长书画,作品有《水月图》等。
释祖可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南宋孝宗年间,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孝宗皇帝朱敦儒推行温和的政策,力求恢复中原失地,南宋社会经济文化逐渐繁荣。然而,这也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忧心忡忡,他们忧虑国家的未来,渴望收复失地。释祖可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首《绝句》描绘了春天郊外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诗人也流露出一丝哀愁和忧国忧民的心情。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两句“春风吹又生,生死只如此”中得到充分体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