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二
折苇非关秋色,飞鸥元自斜行。
坐上忽惊丘壑,窗间那有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拆解枯枝不是秋天的颜色,飞翔的海鸥自然的斜向飞行。
忽然间在座位上感到山河之美,窗户之间哪里有潇水和湘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苇:指芦苇被秋风折断的景象。
2. 飞鸥:飞翔的海鸥。
3. 元自:本来是自己。
4. 斜行:斜着飞行。
5. 丘壑:比喻深远的意境。
6. 潇湘:湖南省境内的潇河和湘江,这里用来形容江南水乡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折苇”和“飞鸥”开篇,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变化,表达了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接下来的诗句中,“坐上忽惊丘壑,窗间那有潇湘”则表达出诗人在欣赏山水画时的感慨,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山水的灵性和深邃。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祖可在庐山期间创作的山水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0年至1060年之间,即宋仁宗庆历年间。
在这一时期,释祖可能刚结束他的游学生涯,回到了故乡庐山。庐山风景秀丽,周围山水环绕,为释祖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此外,宋代的文人墨客十分崇尚山水画,山水画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祖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