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 其三

标题包含
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 其三
牵牛引蔓上东篱,气肃清商雨过时。 人意若随天意好,秋光又到菊花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牵牛花爬上了东边的篱笆,天气变得清爽,秋雨也过去了。如果人们的心情能像自然那样美好,那么秋天又来了,菊花也会盛开。
去完善
释义
1. "牵牛":指牵牛花,又称喇叭花,一种蓝色或紫蓝色的花朵,常作为秋天的象征。 2. "引蔓":蔓延,指牵牛花顺着篱笆爬升生长。 3. "东篱":指东边篱笆,这里用来代指乡间田园的风景。 4. "气肃":天气渐凉,空气清新的意思。 5. "清商":原指秋风,这里用作秋天的象征。 6. "雨过时":指秋雨过后。 7. "人":作者或者诗人自己。 8. "随天意":顺应自然的意愿。 9. "秋光":秋天的风光。 10. "菊花枝":菊花的枝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自然界的生命循环。诗人以牵牛花(又称朝颜、夕颜)的生长作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出季节的变换。当牵牛花的藤蔓攀附到东篱时,意味着秋天已悄然来临。接着,诗人用“气肃清商雨过时”来形容秋天凉爽的空气和细雨纷飞的场景。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呼应大自然的美好变化。他强调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安排,享受美好的秋天。其中,“人意若随天意好”表达了诗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类的生活态度应该与自然界的律动相和谐。而“秋光又到菊花枝”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美好景致,借菊花盛开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生命的赞美。整首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5年,即宋宁宗庆元元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裘万顷度过了他的中年生活,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曾因为得罪权臣而被罢官,流放他乡。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一颗豁达的心,对人生充满乐观和希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裘万顷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