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怀光上人

标题包含
赠怀光上人
谢城还拥入,师以接人劳。 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顶寒拳素发,珠锐走红绦。 终忆泉山寺,听猨看海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城郭之间人头攒动,老师为了教导学生付出了辛劳。 课间休息已成习惯,课堂上学生们激昂辩论。 满头白发抵御寒冷,目光如珠锐利犀利。 最后回忆泉山寺的岁月,聆听猿猴啼鸣、欣赏海浪滔滔。
去完善
释义
1. 谢城:指泉州(今福建泉州)。 2. 拳素发:这里形容头发花白。 3. 珠锐:明珠的光芒。 4. 红绦:红色的丝带或腰带。 5. 泉山寺:位于浙江湖州的一处寺庙。 6. 听猨:聆听猿猴的叫声。 7. 看海涛:观赏海上的波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黄滔写给怀光上人的一首赞美诗,描绘了怀光上人在谢城(今福建泉州市)的佛教事业。首联“谢城还拥入,师以接人劳”,表现了怀光上人对佛法的热爱和执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在谢城广结善缘,普度众生。颔联“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描述了怀光上人午间休息的习惯以及他对佛经深入理解后,出口成章的高深论述。颈联“顶寒拳素发,珠锐走红绦”,表现了怀光上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用佛珠敲击红绦,提醒众人时刻不忘修行。尾联“终忆泉山寺,听猨看海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怀光上人泉山寺修行的美好回忆,那里有猿猴的啼鸣,海浪的涛声,给人以宁静之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画面展现了怀光上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体现出黄滔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末五代时期,一位名叫黄滔的诗人创作了这首名为《赠怀光上人》的诗。黄滔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佛教盛行的年代。他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怀光上人的敬意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黄滔生于晚唐时期,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忧伤和深沉的情感。在黄滔的一生中,他始终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百姓的疾苦,这也是他在诗中表达出来的关切之情。 在唐末五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顶峰。许多文人和士人都在这个时期转向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怀光上人是黄滔的一位好友,他们在共同探讨佛法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就是黄滔在这个特殊时期,以佛法为指引,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