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金陵有感和韵
五马渡江思典午,祖龙谩凿秦淮浦。
未登三代盛明时,曾是六朝文物祖。
中兴事业由忧勤,风流千载还芬薰。
谢安王导亦可罪,至今遂使南北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匹马拉着船渡河,思考着古代的制度,秦始皇盲目开挖的秦淮河。
没有达到夏商周三代的盛世,却是六朝文化的源头。
国家的复兴需要忧虑和勤奋,千年的风流仍然存在。
谢安和王导也有他们的过错,至今仍使得南北方分立。
去完善
释义
1. 五马渡江思典午:典午指司马,这里代指东晋。"五马渡江"指的是西晋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带领遗民渡江南下,建立东晋的故事。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南渡思考着东晋的历史。
2. 祖龙谩凿秦淮浦:祖龙,指秦始皇。谩,随意。秦淮河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流,秦始皇曾下令开凿疏通。这里意指秦始皇开辟秦淮河的行为是随意的,并没有预见到后来的历史发展。
3. 三代盛明时:这里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朝,为历史上著名的文明盛世。
4. 六朝文物祖: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在南京建都。"文物祖"是指这些朝代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
5. 中兴事业由忧勤:意指东晋南朝的中兴之业得益于皇帝的忧虑勤奋。
6. 风流千载还芬薰:意为千百年后,那些风流人物仍然散发着芬芳的香气,影响深远。
7. 谢安王导亦可罪:意指虽然谢安和王导在历史上以贤能著称,但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导致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这也是一种过失。
去完善
赏析
赵善括的《过金陵有感和韵》是一首描绘南京历史与文化的佳作。诗中引用了五马渡江、祖龙谩凿等典故,以表达诗人对南京历史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谢安、王导等历史人物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许。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金陵有感和韵》是南宋诗人赵善括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领土逐渐沦陷于金国。
诗人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曾担任过州郡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政权的衰落和金国的侵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过金陵有感和韵》表达了诗人对故都金陵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对金陵城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南宋政权衰落的无奈以及对金国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