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金山寺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弥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余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源于岷山,润泽半个中国;
向东奔流入海,一往无前且宽广无际;
山峦耸立其中,显得尤为杰出壮观;
根源深藏深渊,两岸风光秀丽如画;
我在最为奇特的地方驻足,欣赏那月光与闪烁星辰;
披衣攀登至顶峰,仿佛已置身于银河之中;
悠然之间激发深远思考,俯仰之间发出三次感叹;
天地间再无其他宝藏,古今均有所谋划;
夜深人静之时,万物寂静,唯有树梢上的鹳鸟独自鸣叫;
回头呼唤山间僧人,共同记录下这段奇妙的经历。
去完善
释义
1. 长江岷山:长江与岷山的并称。
2. 灌注:倾注流溢的意思。
3. 海门:古代长江出海口一带的地区。
4. 中流:江心。
5. 杰出:超群出众。
6. 峦:小山。
7. 层渊:深潭。
8. 恍惚:这里指景象迷离的样子。
9. 河汉:银河的别称。
10. 群动:各种活动。
11. 树杪:树梢。
12. 公案:泛指疑难问题或事情。
去完善
赏析
《留题金山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时分登上金山寺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长江和岷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灌注天下半”与“东行近海门”等词语,突显出江水浩渺、一往无前的气势。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苍峦屹立于江水中,以及孤根插入深渊中的形象,表现了金山寺的独特景观。
在欣赏过这番美景之后,诗人为之感到惊奇,并心生感慨,觉得在这样的时刻,仿佛已经登上了天堂(“恍若上河汉”)。同时,他也不禁感叹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因为自然之美足以使人陶醉。
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聆听着树梢上的鹳鸟啼叫,显得格外宁静。最后,他呼唤山僧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作为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记忆。整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感悟,将读者带入了那令人陶醉的美景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金山寺》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宋金和战之际,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张栻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战乱时期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栻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至金山寺,远离家乡,远离政治中心,心中充满了苦闷和忧郁。然而,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张栻并未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许。
在诗歌中,张栻描绘了金山寺的美丽景色,以及自己在寺中的生活。这些诗句既体现了张栻在逆境中的坚韧品格,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歌中还流露出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