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残火温酒有作
阴崖冲雪寒肤裂,野路燃薪春意回。
旋暖提壶倾浊酒,陶然绝胜夜堂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谷的背阴处,冰雪正在消融,使得地面变得光滑如镜。山间的道路上燃起了篝火,仿佛春天已经来临。大家围坐在火堆旁,举杯共饮,心中无比快乐,这种感觉远胜于在室内的饮酒之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道傍:道路旁。
2. 残火:指微弱之火。
3. 温酒:将酒加热。
4. 有作:有所创作。
5. 阴崖:背阳的山崖。
6. 冲雪:冒着风雪。
7. 寒肤裂:寒冷得使皮肤破裂。
8. 野路:野外小路。
9. 燃薪:燃烧木柴。
10. 春意回:指春天来临的景象。
11. 旋暖:立刻变热。
12. 提壶:提起酒壶。
13. 倾浊酒:倒出浑浊的酒。
14. 陶然:快乐的样子。
15. 绝胜:远远胜过。
16. 夜堂杯:夜晚在厅堂举行的宴会。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道傍残火温酒有作》中,诗人张栻以巧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景象。诗中的“阴崖冲雪”和“野路燃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顽强生命力。而接下来的“旋暖提壶倾浊酒”则将寒冷的冬景与温暖的酒意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在艰难环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情怀使得这首诗的意境尤为深远,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傍残火温酒有作》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张栻在公元1159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诗。张栻在这一年遭遇了丧父之痛,同时他也因为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时期正值金国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都希望可以寻求国家的振兴之道。
张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痛之后,他试图通过游历山川和抒发个人情怀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在旅途中,他在路边看到燃烧的篝火,以及旅人用这篝火温热美酒的场景,引发了他的感慨。因此,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中的悲欢离合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