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秘阁侍郎
楮冠仍用竹为簪,随分林亭自称心。
病里亦难全断酒,老来无柰更躭吟。
闲行策杖青苔迳,静坐移床绿树阴。
时有新诗寄何处,蓬丘仙客是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仍然使用竹子作为头冠,在树林和亭子中随意地让自己舒适。生病的时候也难以完全戒酒,年老的时候更加喜欢沉浸于诗词歌赋。闲暇时拄着拐杖行走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静坐时移动椅子到树荫下乘凉。不时会有新的诗歌创作出来,却不知道应该寄给谁,或许蓬莱山上的神仙才是我的知音吧。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首诗的题目“寄秘阁侍郎”,意味着这是写给或送给某位人的诗。这里寄的意思是传达给远方的友人。
2. 秘阁:古代的官署名称之一,此处的“秘阁侍郎”指的是一位名叫李昉的朝廷官员。
3. 李昉: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及环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楮冠:是一种用楮树皮制作的头饰,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
5. 竹为簪:竹子制作的簪子,寓意清高脱俗。
6. 随分:随意的意思。
7. 林亭:指树林中的亭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隐居的地方。
8. 称心:符合心意,表示诗人过着随心所愿的生活。
9. 病里:患病的时候。
10. 断酒:戒酒的意思。
11. 老来:年老的时期。
12. 无柰:无奈,表示没有办法。
13. 躭吟:沉溺于诗歌创作的意思。
14. 闲行:闲暇时散步。
15. 策杖:拿着拐杖。
16. 青苔迳:长满青苔的小径。
17. 静坐:安静地坐着。
18. 移床:把床移动到别处。
19. 绿树阴:绿色的树荫下。
20. 时有新诗寄何处:有时有了新的诗篇,不知道该寄到哪里。
21. 蓬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住所,这里代指遥远的友人所在之处。
22. 仙客:对友人的尊称,表示对他的敬仰。
23. 知音:知道对方心思的人,这里指诗人和他的友人彼此了解。
去完善
赏析
《寄秘阁侍郎》是一首描绘作者生活、心境与交友的诗歌。首联描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以简朴为贵的生活态度,即使生病也不能完全戒酒,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领联则表现出了诗人年老的无奈和对吟诗的热爱。颈联描绘了作者闲暇时外出散步或坐在家中的场景,展现出他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宁静的心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诗词创作的热爱和期望与他人分享的心情,以及他寻找知音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秘阁侍郎》这首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人李昉所作。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37年至975年之间,即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
在这首诗歌创作的年代,南唐正处于战乱与和平时而交替的时期。一方面,南唐在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屡次败北,国力日渐衰弱;另一方面,南唐国内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艺术繁荣。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作为一位文人,李昉在南唐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并因其才学出众而被任命为秘阁侍郎。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较为平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动荡不安。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寄秘阁侍郎》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诗中,李昉以老杜自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他期望秘阁侍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谋福祉,为人民解倒悬。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去完善